ID: 22840996

中考物理复习第6讲力课件(77页ppt)+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4-2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34390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考,物理,复习,讲力,课件,77页
    知识点1 力及其作用效果 1.力的基本知识:(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N)。 2.产生条件:(1)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2)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6.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关键点拨:(1)力的存在有两个物体:①施力物体;②受力物体,且同时存在。 (2)①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②力的作用发生在相互接触(包括间接接触)的物体间。 (3)运动状态:①运动的快慢的改变;②运动方向的改变。 知识点2 弹力 弹簧测力计 1.材料的性质分类:(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力后恢复原形;(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撤去力不能恢复原形。 2.弹力:(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如压力,支持力,拉力)。(2)产生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3)方向:方向与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 3.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①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②使用前指针要调零;如果不能调节归零,应该在读数后减去起始末测量力时的示数,才能得到被测力的大小。 ③测量前,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以免弹簧与外壳之间产生过大的摩擦。 ④被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轴线的方向一致。 ⑤指针稳定后再读数,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关键点拨: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平行,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 知识点3 重力 1.产生原因:由于地球与物体间存在吸引力。 2.重力:物体因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用字母G表示。 3.重力的大小:(1)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大小成正比。(2)计算公式:G=mg其中g=9.8 N/kg;9.8 N/kg意义: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 N。 4.施力物体:地球。 5.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应用:重垂线。 (1)原理: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性质制成的。(2)作用:检查墙壁是否竖直。 6.作用点:重心(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关键点拨:(1)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地理位置有关,即质量越大,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小,越靠近两极,物体受到的重力越大。 (2)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画力的示意图时,常常把力的作用点画在重心上。同一物体同时受到多个力时,作用点也都画在重心上。 (3)提高物体稳定程度的方法:①降低重心;②增大支持面。 重难点1 力的概念 【典例1】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离开了物体就没有了力 B.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对手没有施加力 C.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力的作用 D.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石头的力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必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离开了物体就没有了力,故A正确;物体间作用力是相互的,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加了力,桌子对手也有施加力,故B错误;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若没有相互的作用,也是没有力的,故C错误;鸡蛋碰石头时,石头对鸡蛋的力和鸡蛋对石头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D错误。故选A。] 【典例2】 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它是(  ) A.正在弯道上速滑的运动员 B.正在进站的火车 C.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