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春季学期七年级期中综合素质监测 6.(3分)小北读到下面文段,请你帮忙完成问题。 中国历史上不乏关于文士目不窥园、刻苦攻读的励志故事,甚至有人从中总结出了许多 语文试卷 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譬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等故事家喻户晓。中国国家博物馆收 (本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藏的宋代《雪窗读书图》描绘了文人在雪天里不畏严寒、苦读不辍的故事。这幅画虽非名家 ★祝考斌顺利★ 手笔,但笔力遒劲,处处显现出画家的构思栩棚如生:选取陡岩绝壁为前景,并以崖上巨柏 注意廉项: 为荫蔽,突显士人隐居读书、心无旁骛的情状:以绕堂而生的丛竹,烘托士人坦荡如砥的情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指 操。整幅画作笔墨技法娴熟,近景之细致与远景之概括形成对比,营造出高邈苍茫的意境, 定位置。 2.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答题区战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非答题区战均无效。 俯仰生姿,让人叹为观止。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譬(pi)如苦读不辍B.道劲(jing)心无旁鹜 C.荫蔽(yin)坦荡如砥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湖和小北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A目不窥园B.家喻户晓 C.栩栩如生 C.叹为观止 1.(2分)小湖搜寻了一些有关古汉语“夏”的资料。 (3)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甲骨文中的“夏”,就是一个人的象形:头、发、眼、身躯、两臂 A.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宋代《雪窗读书图》描绘了文人在雪天里不畏严寒、苦读不辍 和腿脚一应俱全,双手摆开呈现一种强而有力的架式。中国自古就有“文章 的状态。 光华礼仪之大”,所以“夏”也可引申为“大”之意。 B.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宋代《雪窗读书图》讲述了文人在雪天里不畏严寒、苦读不辍 请你据此思考推测一下“华夏”的含义: 的故事。 2.(2分)小湖了解了中国古代有很多的称谓,如华夏人, 大地, 民族(《黄河 C.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宋代《雪窗读书图》描绘了文人在雪天里不畏严寒、苦读不辍。 必 颂》)。 D.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宋代《雪窗读书图》讲述了文人在雪天里不畏严寒、苦读不辍。 3.(2分)小湖拟了一副赞扬华夏文明的对联,有几处字词难以决策,请参与补充完整。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上联:扬华夏文明风帆,同筑百年中国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4分) 下联:九州富强雄姿,共谱千秋繁荣歌 暮春山间 4.(8分)华夏民族是浪漫的,是多情的,也是睿智的:“① ③ (宋)黄公度 (《竹里馆》)”,王维在竹林小屋与明月相伴:“③」 ④ (《春夜洛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城闻笛》)”,李白借《折杨柳》的笛声抒怀;“⑤ 双袖龙钟泪不千(《逢入 7.(2分)说说“缓步春山春日长”句中“缓”字的表达效果。 京使》)”,岑参望长路难抑心中悲伤:“⑥】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木 8.(2分)“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运用 的写作手法,借涧水之香突 兰女扮男装明大义报国;“草树知春不久归,⑦ (《晚春》)”,诗人借用花木 出桃花之香,写出了山间暮春的静谧美好,表达了诗人的 之情。 兴 争芳斗艳以表惜时之感…我也要深情吟诵爱国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⑧ 5.(3分)校团委征集宜传册封面,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9-13题。(14分) 【甲】 米 经过海选,两幅图片脱颖而出。小 爱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 北难以选择,请你帮他选择一幅, 从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