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留存试卷,交回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周灭商后在战略要地分封子弟、功臣,在分封之外的广大区域则施行服制,由周王赐予封号,将其纳入王朝管理系统,形成服制与分封并行的制度。这一做法 A.标志早期国家的形成 B.强化了封建等级秩序 C.蕴含包容统一的观念 D.削弱了天子统治权威 2.刘邦为沛县泗水亭长时,因“戏伤”夏侯婴被告发,刘邦与夏侯婴均不承认,告发者被当地判诬告入狱,后因告发者不服等原因,此案移交异地再审。出土的秦汉法律文献中,也有不少涉及异地诉讼的规定与案例。这 A.得益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标志着中华法系的完备 C.确保了司法实践的公平公正 D.融合了儒家的伦理规范 3.秦汉时期,户籍登载于简册,由乡制作并保留正本,副本留存在县。魏晋之际,纸张户籍代替了简册户籍。东晋南朝时的户籍至少要一式四份,县、郡、州、中央各留一份。这说明 A.分裂局面削弱基层治理水平 B.户籍改革推动人口流动 C.士族专权改变地方行政层级 D.技术进步影响国家治理 4.唐朝后期,盐铁使刘晏在南方地区开展食盐专卖改革,基于食盐生产集中、消费分散的特点,将官收、官运、官销的“直接专卖”调整为官收、商运、商销的“就场专卖”。该举措意在 A.繁荣商品经济,促进南方发展 B.节约管理成本,增加财政收入 C.加强地方治理,巩固经济秩序 D.控制军费开支,扩大农业生产 5.宋代的张载、程颢和程颐等很多理学家均主张恢复“井田”,如张载把行“井田”视为先王先圣之“成法”,是治天下的先务,提出“今以天下之土棋画分布,人受一方,养民之本也。”他们意在 A.应对日益严峻的土地兼并 B.传承儒家思想的道统和伦理 C.实施休养生息的农业政策 D.遏制商业对重农传统的冲击 6.明初,朝廷在丝织业发达地区建立众多官营织造局,役使工匠制造各种绸缎。明中期后,因官营织造局无法按时完成织造任务,朝廷只好在局织之外找民机领织,即官府提供资金或原料,通过中间包揽人,借助民间机户进行加工订货。这反映了 A.官营手工业地位被削弱 B.区域性商帮的快速崛起 C.农业的商品化趋势加强 D.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 7.1884年,《点石斋画报》在上海创办,以图文并茂、浅而易晓的方式报道时局战事、域外风情、科技新知等热点,是晚清影响力最大的新闻画报。该刊阐述其办刊宗旨:“取新闻事迹之颖异者,或新出一器,乍见一物,皆为绘图缀说。”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资产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 B.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 C.知识份子营造改制的舆论氛围 D.报刊业适应大众启蒙需要 8.武昌起义后,南北双方多次协商《清帝逊位诏书》文稿。最终袁世凯擅自将底本中的“即由袁世凯以全权与民军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协商统一办法”一句,改为“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并单方面提前公布。这 A.加剧北洋军阀割据 B.折射出政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