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44020

2026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57176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6年,诸侯,26张,教学课件,运动,变法
  • cover
(课件网) 2026年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2讲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标解读: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 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素养考向: 1.立足时空观念,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相关史实。 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必然性及理解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之间的关系。 3.注重渗透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如生产工具的进步、农业和商业发展条件及状况、儒家思想的内涵及意义、政治、经济及文化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等。 4.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变迁的趋势、民族交融,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可能成为新的命题点。 考情考向: 年 份 考情统计 命题角度 考向分析 2024 广东卷 春秋战国礼乐制度变化 1.考查方向: 2.考查方式: 江苏卷 西周晚期到战国晚期秦遗址研究 安徽卷 先秦礼乐变化 全国甲卷 王室衰微与“春秋五霸” 重庆卷 春秋时期民族关系 山东卷 春秋战国社会秩序变化 北京卷 春秋战国儒家思 全国新课标卷 春秋战国道家思想 2023 全国新课标卷 法儒治国方略上的共同主张 全国甲卷 孔子的“乐教”思想 全国乙卷 百家争鸣的背景 海南卷 战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湖南卷 战国时期秦国官僚制度 2022 全国乙卷 百家争鸣--老子 重庆卷 儒家“德”的观念 本讲高考命题热点,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春秋时期老子、孔子的思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背景、表现及意义。 通过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的形式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变化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注重对核心素养的考查,尤其渗透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 复习备考: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社会转型的具体体现; 2.认识改革变法对社会进程的推动作用; 3.辨析百家争鸣中不同学派的思想主张。 时空坐标及主要线索: 考点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一)列国纷争: 1.背景: ①东周时期,周王室控制力削弱,“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 ②诸侯实力强大,独立性增强,大的诸侯国力图号召和控制中小诸侯国。 2.表现: 知识梳理 春秋:奴隶制度瓦解 战国:封建制度确立 时间 标志 特点 性质 目标 前770年—前476年 前475年—前221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礼崩乐坏” 奴隶主争霸战争;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地主阶级兼并战争; 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以尊王为旗帜,建立霸业 以统一为目标,攻城灭国 历史解释: 1.春秋时期: 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春秋和战国的分水岭是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2.战国时期: 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问题探究: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诸侯争霸影响。 材料 从春秋以至战国,诸侯之间相互并吞,大国争霸激烈。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周室衰微而出现的一种分裂局面,其实正是在这个过程……形成了地区性的统一王国,战国七雄进一步兼并的结果,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统一的秦汉皇朝。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提示: ①大国兼并小国,实现了局部统一,客观上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②战争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集团的势力,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和发展,加速了分封制的崩溃。 ③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