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规范训练(17) 1.C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骨骼肌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所以划龙舟时,动作发生的正确顺序: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 2.B [完成投掷铅球动作时,属于伸肘,此时[6](肱二头肌)舒张,[7](肱三头肌)收缩,A错误;[3](关节腔)内的滑液和[4](关节软骨)可以使关节更灵活,C错误;投铅球动作的完成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 3.B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所以,与跳绳有关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B错误。] 4.A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但并不是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A错误。] 5.A [图中①关节窝,②关节头,A错误。] 6.C [完成图中屈肘动作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A错误;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②(肱三头肌)的肌腱一端附着在肱骨上,另一端绕过肘关节附着在桡骨上,B错误;小刚拿起水杯大口喝水时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提供的能量,D错误。] 7.B [非洲狮群体捕猎属于社会行为,与其体内的遗传物质有关,B错误。] 8.D [探究实验所用的生物实验材料既不能过多,也不能太少。如果只用一只蚂蚁做实验,其结果带有偶然性,得出的结论就带有偶然性误差,D错误。] 9.D [蝗虫作为消费者,以植物为食,同时又可以被其他动物捕食,因此,蝗虫的存在也能维持生态平衡,A错误;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都以作物的茎秆和叶片为食,但是成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B错误;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没有长出翅之前的幼虫期,此时蝗虫的活动范围小,C错误;蝗虫啃食玉米叶片,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因此,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10.C [在机器人跑步小腿向后抬起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向后的力来驱动小腿的运动。在图乙的模型中,这个力应该由模拟骨骼肌的④来提供,因此④应该处于收缩状态,而不是舒张状态。而模拟骨骼肌的③可能处于舒张状态,以辅助或平衡④的收缩力,C错误。] 11.B [①蜘蛛结网属于捕食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①符合题意;②蚯蚓走迷宫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②不符合题意;③孔雀开屏属于繁殖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③符合题意;④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属于捕食行为,是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④符合题意;⑤黑猩猩钓取白蚁、⑥大山雀偷喝牛奶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⑤⑥不符合题意,B正确。] 12.C [蜜蜂采集花粉时有利于植物传粉,而松鼠将收获的松子储存在地面下,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A错误、C正确;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错误;多种多样的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为捕杀某种动物以及随意引进某种动物可能都会影响生态平衡,D错误。] 13.解析:(1)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