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45431

2.1 走进微观世界 第1课时(教案 分栏式)

日期:2025-05-21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5次 大小:985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走进,微观世界,1课时,教案,栏式
  • cover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一节 走进微观世界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6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7~9年级:@知道已知的绝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这些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科学观念: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十分微小;通过探索活动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科学思维:通过事实与证据推理分子的存在,论证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基于分子小,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特点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初步具有理解模型和建构模型的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探索活动,收集证据,分析证据并得出结论。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 态度责任:通过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初步养成敢于质疑、追求创新的科学态度。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接受了自然界的组成有明显的层次结构的观念。分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分子的抽象定义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要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粒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活动,进行全面观察和总结,借助多媒体演示,开展分子模型构建,学习和解释分子的基本特点。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1节《走进微观世界》第一课时。分子是学生进人微观世界的开端,是学习认识微观世界的窗口。教材通过对物体能否一直分割,得到最小组成单元的思考,进入微观层面去探究物质的构成。通过对冰糖一直分割的探索活动,引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很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进而通过类比法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的苯分子图片,让学生感受分子的存在和分子之微小。随后,教材通过水与酒精混合的探索活动,获取证据来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本课时为下一课时奠定了学习基础,在整章《物质的微观结构》的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分子概念的建立对于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解释物质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感受分子的存在 学习活动 能否对物体一直分割,得到最小组 教学活动 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有下列 成单元 论述:“一尺之棰(小木棍),日取其半,万 我们以冰糖这个物体为例,如何分割,使之 世不竭。”其意指物质是无限可分的。 不断变小 将物体溶解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分割方法。 用刀切、用手掰、用研钵磨碎等。 学生四人一组,利用桌上的实验器材完成教 磨碎成粉末的冰糖能否继续分割,使之变得 说明在水中,冰糖颗粒被拆分为肉眼看不见 更小 有什么证据证明冰糖没有消失 的颗粒。科学研究表明,冰糖的主要成分是 蔗糖,在水中会分散成无数个蔗糖分子。分 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 过程诊断 让学生利用分割的理念,从微观层面探究物质的最小组成单元。通过探索活动,寻找事实与证据,建立证据与解释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见解,认识分子的存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问题步步引导,让学生认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观粒子。 学校任务② 了解分子的特点1:分子很小 学习活动 分子很小,为了帮助我们认识不能 教学活动 请仔细观察这杯糖水,能看到水分 直接观察的微粒,可以通过模型来进行研究 子和蔗糖分子吗 在纸上绘制一杯水中的水分子模型。 你知道一滴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吗 细胞大还是水分子大 一滴水中含有约1.67X1027个水分子 细胞大,细胞液中有水细胞;可以用光学显 圆形和点状都可以作为表示水分子的一种 微镜观察到,水分子不能。 模型,选择可以是多样化的。不同的分子, 现在,科学家用较先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已 它的形状和大小是不同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