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二节 建构原子模型 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2.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6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7~9年级②知道已知的绝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这些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因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⑩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关注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展。 科学观念:通过模型建构,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等概念和数量关系;通过了解原子构成,能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 科学思维:通过上网搜索等途径,收集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资料,让枯燥的史实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素材;能依托假说建构模型,基于证据修正模型,展现研究物质结构的思路与方法;培养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的思维能力。 探究实践:借助网络,能充分提取科学史中的实验证据,基于实验事实提出假设、建构模型。态度责任:通过原子模型建构的科学史,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体会科学家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智慧。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前面对水分子等的运动和变化的学习,已初步确立了认识物质的宏观、微观分子视角,体会了探索物质组成的学科思维方式,但对于原子的内部结构及其研究方法知之甚少。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未达到较高水平,同时微观粒子是不可见的,科学家的重要实验也难以在课堂上复制,这导致学生对原子结构的学习多以被动接受、机械记忆为主,很容易出现知识的遗忘和混淆,他们也难以从中感受到“不可再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科学实验手段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科学本质。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3节《建构原子模型》第一课时。教材通过科学史体会科学家探索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的智慧,让学生经历“证据意识”“建构模型”“证据推理”“修正模型”等科学探究过程,探索物质的结构。科学家在依托假说建构模型、基于证据修正模型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研究物质结构的思路与方法,学生能从学习过程中发展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模型建构的思维能力,培养质疑能力和批判能力。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原子的构成,主要包括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各微粒的带电情况,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和几种常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初探原子模型 学习活动 小组合作,用橡皮泥制作原子结构 教学活动 人类从未停止对物质构成奥秘的 模型。 探索。墨家思想中的“端”就是墨子认为 同学们的观点与科学家道尔顿不谋而合。 的无可分割的最原始的东西。在古希腊,哲 18世纪中后期,道尔顿首次提出了科学的原 学家德谟克利特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并将 子论。 这最小的部分称为原子。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道尔顿原子论的主要观点 原子是最小的微粒吗 请用橡皮泥做一做你想象中的原子模型。 过程诊断 将原子从哲学概念引入科学研究领域,带领学生从巳有的科学资料中提取信息,提炼观点,交流汇报。 学校任务② 再探原子模型 学习活动 汤姆生实验和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 教学活动 1897年,有一位叫汤姆生的科学 有无冲突 你还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和结论 家做了一个阴极射线实验,由此发现了电子。 小组合作,二次制作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真的不能再分吗 汤姆生建构的布萄干面包模型 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相关资料,观看阴极 电子均匀地分布在正电荷的液体中,就像许 射线实验视频。 多葡萄干镶嵌在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