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45469

2.3 建构原子模型 第2课时(教案 分栏式)

日期:2025-05-21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650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建构,原子,模型,2课时,教案,栏式
  • cover
课时计划 课题 第二节 建构原子模型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目标类型/目标行为2.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1.6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7~9年级:四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索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知道相对原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学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物质的组成。 科学观念:通过类比,能正确认识原子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知道物质也可以由离子构成,离子是一种带电的微粒。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运用比较、归纳、分析、评价等思维方法,结合生活中真实问题以及科学发展史,开展证据推理,搭建原子质量计量的思维支架,构建相对原子质量的思维模型。 探究实践:会用查阅资料、观察分析、整理与归纳数据、推断与假设的科学探究方法。 态度责任:通过对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探索追溯,追随科学家的脚步,经历概念发展的过程,形成科学不断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批判能力。通过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应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以上目标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第 页 第 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原子质量的计量”之前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可以熟练地进行简单比例的运算;已经了解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对原子的内部结构也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不同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同,能初步认识到原子质量很小、不同原子的质量是不同的,但对原子质量的计量仅仅局限于宏观视角,对简化的计量方式缺少体验。从小学到初中,学生对于相对量非常陌生,从科学方法的视角认识相对原子质量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搭建合适的思维支架,帮助他们实现思维进阶。 你分析一下哪些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能支撑这堂课的学习? 课程内容分析 课表解读/教材分析/支持性材料 相对原子质量是化学计量学习的进阶起点,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特别是对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以及高中的摩尔质量等化学计算具有重要意义。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理解相对较难但应用较为容易的基本概念,我们从思维发展的视角看,需要引领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计量原子,如何从原子质量构建出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计量原子的等问题。特别是如何由原子质量构建出相对原子质量,其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是深度理解概念的关键。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运用比较、归纳、分析、评价等思维方法, 结合生活中比年龄大小的真实问题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演变的科学发展史,开展证据推理, 搭建原子质量计量的思维支架,构建相对原子质量的思维模型。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① 初识原子质量,感悟概念 学习活动 数字太长,很难快速记忆,只能 教学活动 依据教材第69页中部分原子质量 看出大约倍数关系。既然老师提出的问题解 的数据,你能在30秒内按时完成下列活动 决起来有困难,有没有更优的方法判断原子 吗 质量大小 (1)谁能快速计算碳原子质量和氧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非常微小,但各不相同,虽然采用 的倍数关系 了科学记数法等简化措施,但书写、记忆和 (2)速记氧、碳、钠等原子的质量。 使用起来依然很不方便。原子质量的计量需 要一种科学简便的方法。 过程诊断 通过计算、记忆等多感官活动引发认知冲突,收集直观证据,帮助学生在批判质疑中感悟计量原子需要科学方法。 学校任务② 搭建思维支架,推理论证 学习活动 我们来看以下两个年龄比较。 教学活动 科学上通常用相对原子质量对原 (1)一对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如果大家去 子质量进行计量。 比较年龄大小,通常怎么讲 那相对原子质量是一种怎样的表示方法呢 (2)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家,他们的年龄到 底谁大谁小,我们怎么比较 对于小宝宝,我们一般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