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测试卷(课外阅读)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16分)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①出耘田②夜绩麻③,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①供②耕织、也傍④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①昼:白天。②忐田:在田间欲草。③续麻:把麻搓成没。④解:理解,懂得。⑤供:从事。⑥傍:靠近。 1.这首诗描写了 季 (地方)的生活情景。(4分) 2.从第一句“ ”和“ ”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诗中农民干的活儿有 、 。(4分) 3.诗的第三、四句描绘了 的场景,表达了诗人 之情,我知道的描写乡村儿童的诗句还有: , ,(8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24分) (一)东施 效颦(12分)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变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6分) (1)病( ) A.缺点,错误 B.生病 C.不满,责备 (2)归( ) A.归还 B.返回,回去 C.趋向、去往 (3)去( ) A. 离去 B. 回去 C.躲开,避开 2.用“ ”在文中画出“丑人”“归变捧心百篆其里”的原因。(3分) 3、“东施效颦”现在用来比喻 。 (3分) (二)王戎不取道旁李(12分)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 ①矣:曾经。②诸:众。③子:指果实。④竟:争着。⑤吏:魂。 1.下列对“与诸小几游”中“游”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游泳 B.游览 C.交游 D、 玩耍 2.王戎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此必苦李”的 用“ ”在文中画出来。(3分) 3.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王戎是个 的孩子。(3分) ( ) A.善于思考 B.机智勇敢 C.热情好客 D.乐于助人 4.关于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路边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我们看到了也不要摘。 B.路边的李子也一定有主人,不要为了一时贪欲毁了德行。 C.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思考,才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60分) (一)蚂蚁相争(16分) 一个清晨,万里无云,阳光明媚,两只蚂蚁因为一片桑叶吵了起来。一只蚂蚁说:“为什么是你的 ”另一只蚂蚁也说:“凭什么是你的 ”它们一直争吵…… 最后它们打了起来。这时一条三天没吃没喝的蚕路过这里,看见了桑叶,想出了一个办法。它对两只蚂蚁说:“小兄弟,你们不如用一个公平的方法来比一比,看看谁配拿走这片叶子吧 ”“咱们比谁跑得快吧!”两只蚂蚁连想都没想就跑了。 它们跑远了,蚕在背后笑道:“为争一片桑叶,奋不顾身去赛跑 ”它刚要拿走桑叶,可是蚂蚁又往回跑来了。 蚕急忙放下叶子,想“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几秒钟后,两只蚂蚁几乎同时到达终点,蚕说:“你们俩都是第一,那就平分吧!”蚕故意把桑叶分得一半大一半小,两只蚂蚁叫道:“不公平,不公平!”于是蚕把大块的叶子咬掉了一大口,结果比那块小的叶子还要小了,然后蚕又把小块的叶子咬掉一大口……就这样分来分去,最后叶子只剩下两个针尖那么大了,大部分都被蚕吃掉了。 两只蚂蚁呆呆地看着小得可怜的桑叶,后悔极了 1.用“ ”在第1自然段中画出两个描写天气晴朗的四字词语。(2分) 2.两只蚂蚁因为一片 吵了起来,结果最后让 得了利.(4分) 3.短文“一计不成,再生一计”中的第一个“计”指的是 ,第二个“计”指的是 。(4分) 4.下列故事中,与本文所讲道理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坐井观天 B.鹃蚌相争 C.刻舟求剑 5.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分) (二)绿裙子老师(16分) ① 小沙像他的名字,小小的,但不安定,风一刮就满处跑。他坐在课堂里,从来没安静过,一会儿挪凳子,一会儿挠头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