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市高中2025届第十二次模拟考试·政治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答案】B 【解析】萨伊认为资本、土地和劳动分别是利息、地租和工资的源泉,否认了劳动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掩盖了各种收入的真正源泉,①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雇佣工人人身自由的问题,②排除。材料探讨的是资本主义是否存在剥削问题,而不是探讨剥削的根源问题,③排除。萨伊的错误在于没有揭示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④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①④:中国改革始于农村,改革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亿万农民命运。这说明深化农村改革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法宝,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要靠深化改革,①④正确。深化农村改革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亿万农民的命运,但不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农民的前途和命运,②排除。改革开放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③排除。 3.【答案】D 【解析】题干强调的是货币政策,而国债属于财政政策,①不选。降低存贷款利率,能减少融资成本,但不一定能直接增强企业研发能力,中间缺乏必然的传导联系,②不选。实施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引导资金向重点领域倾斜,进而优化信贷结构,这是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有效路径,③正确。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会释放流动性,增加市场上的货币量,从而刺激消费需求扩张,助力经济发展,符合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路径,④正确。 4.【答案】A 【解析】“通过提升产业规模和生产效率”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巩固我国产业链竞争优势,①符合题意。“引力场”效应侧重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外市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②不选。与小国经济不同,在面临外部冲击时,超大规模市场可以比本国经济具有更大的内循环余地,具有更强的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③符合题意。超大规模单一市场具有更强的内部稳定性,部分行业、区域的经济失衡,并不会对宏观经济总体稳定产生更大冲击,④不选。 注意: “规模经济”效应是指企业等微观主体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带动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逐渐下降,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共振”效应最初是物理学上的一个定义,在经济学中,这种“共振”效应可能表现为市场供求关系的失衡、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经济周期的加速或减缓等。 5.【答案】D 【解析】应该是以程序民主促进实质民主,程序民主是实现实质民主的重要手段和保障,而不是以实质民主促进程序民主,①排除。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初审,之后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既体现了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又体现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彰显了民主集中制原则,②正确。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收集意见和建议的平台,本身没有立法权,立法权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等法定国家机关,③排除。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工委)受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是其立法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的立法相关工作,④正确。 6.【答案】D 【解析】全面从严治党主要侧重于党的自身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建设,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中央听取5大党组工作汇报,重点强调的是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并非直接针对党的自身建设中全面从严治党方面,①排除。 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障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中央听取5大党组工作汇报主要是为了加强党的领导,并非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根本制度保障,②排除。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涵盖了国家的立法、行政、政治协商、司法等各个重要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