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河南省2025年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学校开展“亲近传统,传承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下面是小组成员为活动搜集整理的资料,请你完善。 1.小组成员准备用下面一段文字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经典案例,其中有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帮忙。(共4分) 北京冬奥会开 ① 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将中华文化的瑰丽与智慧展现得淋漓尽 ② ,投射出中国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宇宙观;颁奖时刻,穿戴“瑞雪祥云”“鸿运山水”“唐花飞雪”服饰的礼仪人员托起宛如同心圆玉璧的冬奥奖牌,古老文明与奥林匹克交相辉映。从服饰到配乐,从竞技到颁奖,文化之美与运动之美在冬奥赛场 ③ 相绽放给全世界观众。从可爱憨厚的“冰墩墩”“雪容融”,到大街小巷处处装点的中国结、红灯笼,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折射出中国人民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诠释着新时代中国的从容姿态和中华文化雍容大度、开放包容的独特魅力。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guī zhé quán B. guǐ zhé chuán C. guī shé chuán D. guǐ shé quán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①幕 ②至 ③竟 B. ①暮 ②致 ③竟 C. ①暮 ②至 ③竞 D. ①幕 ②致 ③竞 2.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河南非遗麦秆画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麦秆画,又称麦秆剪贴、麦秸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___。___。___。___。___,是我国传统艺术的活化石。 ①清末,聂氏已能熟练利用麦秆,经过熏蒸、缠、剪、刻等独家工序设计制作“人物”“吉祥动物”等图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聂氏麦秆画 ②麦秆画工艺源于古代中原地区,其渊源可溯至隋朝,经历代传播,成为一种完善的艺术形式 ③而聂氏麦秆画独家传承的古老的平贴技法和多层次粘贴技法,影响和促进了濮阳乃至豫北地区麦秆画的发展 ④不仅如此,聂氏麦秆画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在民俗学、绘画艺术、民间技艺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四月,正是牡丹花开的时节。小组成员以“我为牡丹代言”宣传推广古城洛阳,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共8分) (1)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牡丹,小组成员搜集了下面两则材料,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从中得到的两条信息。(2分) 材料一 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花朵硕大,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素有“百花之王”的称号。牡丹的根皮在中药中叫丹皮,是具有清热化瘀功效的良药。如今,牡丹在中国已经有1500年的栽培历史,而洛阳便是这1500年历史的载体。 唐朝时,牡丹种植之风鼎盛,周敦颐作《爱莲说》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高宗李治曾召群臣宴赏双头牡丹;武则天曾下令将西河精舍的牡丹佳品移植内廷;唐玄宗李隆基携杨贵妃赏牡丹时命李白赋诗;中唐时,洛阳人刘禹锡写下《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此时,牡丹被唐人视为“国色”,百花之王的地位由此显现。 材料二 洛阳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有吉祥富贵、繁荣昌盛的寓意,洛阳牡丹也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时值四月,洛阳的牡丹再次盛放,春风摇曳之中,向世人发出春之邀约,共享繁花盛世。 (2)在活动中,小组成员为了让游客在观赏牡丹时有更好的体验,便搜集了一些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