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老舍 济南的冬天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背 景 介 绍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卷网-1999年版)。略有改动。老舍于1930年前后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本文是老舍于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虽系节选,但仍能独立成篇。 基础知识 济南 伦敦 响晴 着落 宽敞 贮藏 澄清 水藻 镶 髻 jǐ dūn xiǎng zhuó chǎng zhù chéng zǎo xiāng jì ( )着落 ( )支着 ( )着急 ( )想着 ( )露水 ( )露出 露 着 lù lòu zhe ( )济南 ( )救济 ( )澄清 ( )澄沙 济 澄 jǐ jì chénɡ dènɡ zhuó zhāo zháo 词语释义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响亮:文中指十分的明亮 空灵:文中指透明的、不可捉摸的 安适:安静与舒适 澄清:文中指清澈明亮 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1、朗读课文,声情并茂,注意文章情感和节奏,揣摩和品味语言。 整体感知 2、按作者所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进行分段,归纳每段大意。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的?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写济南的冬天? 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行文的。 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分写部分,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和冬天的水色。 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整体感知 2.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描写哪些景 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主要特点是:温晴。 作者是通过描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色来表现的。 3.文中写了哪些状态下的山?各有什么特点?写水又有 什么特点? ①阳光照耀下的山:舒适、温暖。 ②白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 ③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安适宁静。 ④济南的冬水:暖、绿、清亮。 4.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因为山和水是济南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①济南是著名的“泉城”,城中有大大小小数不胜数的泉池,有泉水汇流而成的护城河和大明湖。古人曾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赞美济南的自然风光。 ②“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写出济南群山围城的地理环境。这些属于泰山余脉的小山或点缀城中,或环绕城外,不仅涵养了济南的泉水,也是济南城的天然屏障。 1.第1自然段用什么手法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有何好处? 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赞赏它是个“宝地”。 内容探究 2.第4自然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山,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山上的矮松写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薄雪,自上而下,把雪的光、色、态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秀美。 3.第5自然段中是怎样描写城外远山的? ①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 ②用两个“卧”字,形象传神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 ③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出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4.第6自然段中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①“不结冰”“冒着点儿热气”,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