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前背诵】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原理内容: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方法论要求: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1)原理内容 ①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 ②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阐释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表达无神论立场。 3.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 1.通过对运动现象的分析,把握哲学上运动的概念,阐释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2.了解规律的概念,理解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3.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和具体要求,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自主遵循规律。 一、规律是客观的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拓展】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概括,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运动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1、运动的含义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 物理运动:所有热、光、电磁以及原子内部基本粒子的运动和变化。 生命运动: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 社会运动:人类社会处于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地运动和发展中。 那这些运动是哲学上所说的运动吗? 一、规律是客观的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上述观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能不能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精神的运动? 一、规律是客观的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机械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宏观物体 原子、离子、分子 生命有机体 生产方式 具体的运动类型 承担者、载体 知识拓展: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区 别 含义不同 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特点不同 运动是永恒的、 无条件的、绝对的 静止是暂时的、 有条件的、相对的 联系 ①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的 错误倾向 ①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形而上学不变论);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强调运动 强调物质 原 理 ①要坚持运动与物质相结合的观点。 ②反对离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