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48251

第二组 家国情怀~—中考语文部编版文言文拓展阅读训练专练(含答案)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249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二,文言文,答案,专练,训练,阅读
  • cover
第二组 家国情怀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选自《曹刿论战》) 【丙】赵孟闻之,曰:“(叔孙豹)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①信也。图国忘死,贞也。谋主三者,义也。有是四者,又可戮乎?”乃请诸楚曰:“鲁虽有罪,其执事不辟难,畏威而敬命矣。子若免之,以劝左右可也。若子之群吏处不辟污②,出不逃难,其何患之有?患之所生,污而不治,难而不守,所由来也。能是二者,又何患焉?不靖其能③,其谁从之?鲁叔孙豹可谓能矣,请免之以靖能者。”固请诸楚,楚人许之,乃免叔孙。 (选自《左传 昭公元年》,有删改) 【注】①越官:放弃职守,指出使的任务。②污:污垢,指困难的事。③靖其能:安抚贤能的人。 1.辨其音: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浑欲不胜簪 浑水摸鱼 B.曹刿请见 见缝插针 C.又何间焉 挑拨离间 D.若子之群吏处不辟污 独辟蹊径 2.晓其义: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鲁叔孙豹可谓能矣,请免之以靖能者。 3.析其法:请结合【甲】【乙】两文,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2分) 《春望》中杜甫 (表现手法),通过描写花、鸟两种春日美好景物,表达感时伤事的情感。《曹刿论战》一文使用 手法,通过提及乡人的阻拦和鲁庄公的“鄙”,突出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和“远谋”。 4.诵其文:请用“/”给【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3分) 临 患 不 忘 国 忠 也 思 难 不 越 官 信 也。 5.感其人:【甲】【乙】【丙】三文中均有一位爱国志士,请比较他们的形象特征,完成下表。(4分) 选 文 相同点 人物形象 【甲】 爱国志士 ①杜甫: 【乙】 曹刿:深谋远虑,具有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热情。 【丙】 ②叔孙豹: 6.践其行:不同时期对家国情怀的诠释各不相同,作为当代中学生,请阐述你的家国情怀。(3分) 答案 第二组 1.D(3分) 2.(1)当权者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共3分。“肉食者”1分,“鄙”1分,句意1分) (2)鲁国的叔孙豹可以说是贤能的人,请求赦免他,用来安定贤能的人。(共3分。“谓”1分,“以”1分,句意1分) 3. 借景抒情 侧面描写(共2分。每空1分) 4.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共3分。每处1分) 5.①伤时忧国、思念家人,充溢着凄苦哀思的形象。(2分) ②在患难之时亦能处处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2分) 6.【示例】在社会上,遵守社会的各种规章,做一个遵纪守法的良好的公民,这就是爱国。在生活上,做一些我们中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地去实践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这便是爱国。在学校里,努力掌握科学知识,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你的地方去,这也是爱国。(3分) 【参考译文】【丙】赵孟听到了,说:“叔孙豹面临祸患而不忘记国家,这是忠心。想到危难而不放弃职守,这是诚意。为国家打算而不惜一死,这是坚定。他的计谋以上述三点作为主体,这是道义。有了这四点,难道可以诛戮他吗?”就向楚国请求说:“鲁国虽然有罪,它的官吏不避祸难,畏惧贵国的威严而恭敬地从命了。您如果赦免他,用来勉励您的左右,这还是可以的。如果您的官吏们在国内不避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