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组 读书学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虽有嘉肴》) 【乙】凡学之道,严①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②;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③,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④于天子,无北面⑤,所以尊师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①严:尊敬,严肃。②道尊:师所传之道受人尊重和相信。③户:古时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祭主。④诏:告诫,教导。⑤无北面:不要朝北。指不行臣子礼。 (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教然后知困 然后有千里马 B.其此之谓乎 执策而临之 C.不臣于其臣 货恶其弃于地也 D.所以尊师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知其旨也 旨:味美 B.教学相长也 长:促进 C.严师为难 师:军队 D.然后民知敬学 知:懂得 (3)将【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当其为师,则弗臣也。 (4)请简要概括【甲】【乙】两文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张。(4分) 2.(2023·芜湖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①取舍于其间。 (选自朱熹《训学斋规》) 【丙】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往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②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墙面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吴兢《贞观政要》) [注]①遽:匆忙,仓促。②比来:近来。③墙面:言以面向墙,目无所见。比喻不学无术。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 罔: ②思而不学则殆 殆: ③然后可以有得尔 得: ④不能自执书卷 执: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②躬亲戎事,不暇读书。 (3)【甲】语段中对于“学”与“思”的主张,在【乙】【丙】两个语段中都有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第五组 (1)A(3分) (2)C (3)①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3分。“至道”1分,“善”1分,句意1分) ②当他是老师,就不把他看作臣子。(3分。“为”1分,“弗”1分,句意1分) (4)①【甲】文蕴含的教育思想是教学是一种相互促进的过程,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重视教育实践;(1分)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教育主张。(1分)②【乙】文蕴含的教育思想是全社会都要尊敬教师,重视教育;(1分)提出了“尊师重道(或师道尊严)”的教育主张。(1分) 【参考译文】【乙】凡是学习的关键,严师是难能可贵的。教师严格,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祭祀中作为神的替身的人,不以臣子相待;(二是)当他作为君主老师时,则不以臣子相待。根据礼制,(这二种人)虽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师重道的缘故。 2.(1)①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②疑惑 ③收获 ④拿着(共4分。每小题1分) (2)①大概读书首先要熟读,让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