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组 名胜记游 1.(2023·辽宁沈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 (选自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稽雪:这里是积置,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一茅出涧边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为松谷庵旧基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 循溪东西行 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D. 至是始芳 斯是陋室(《陋室铭》)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 ②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再 循 溪 下 溪 边 香 气 袭 人 则 一 梅 亭 亭 正 发 (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4分) 【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_____,B_____”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C_____”和“D_____”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ABCD请用原文回答)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亭午夜分 安分守已 B.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 C.素湍绿潭 素不相识 D.属引凄异 从属车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在原文语境中,下列语句表明“水清”的一项是( )(3分) A.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郦道元《三峡》) 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4)为了撰写《三峡文化遗产申请报告》,同学们搜集了关于三峡的其他材料。依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链接材料】丹山西即巫山者也。又帝女居焉,宋玉所谓天帝之季①女,名曰瑶姬,未行②而亡,封③于巫山之阳,精魂为草,实为灵芝。 [注]①季:排行的序位之一,表示排在最后的。②行:出嫁。③封:埋葬。 ①阅读上面关于三峡传说的材料,下列对材料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讲述了天帝女儿的故事 B.巫山处于丹山的西面 C.瑶姬死后葬在了巫山北面 D.瑶姬精魂化为仙草灵芝 ②风雅组的同学主要搜集的是关于三峡的古代诗歌。说到三峡,你会想到的一句古诗是“_____”。(1分) 答案: 第一组 1.(1)C (3分) (2)①又渡过五条溪水,就到达松谷庵了。(3分。“过”1分,“则”1分,句意1分) ②抵达青龙潭,这是一潭深得碧绿的水,又汇合了两条溪水。(3分。“抵”1分,“更”1分,句意1分) (3)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