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地理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848282
2.3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第二课时课件(共44张PPT) 2024-2025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3次
大小:214662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张
必修
,
选择性
,
地理
,
高中
,
2019
,
教版
(
课件网
)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第2课时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一2.3———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结合真实复杂的情境,分析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规模、形态和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区域认知】能够分析特定区域典型地表形态对该地区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评估人类对特定区域典型地表形态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决策的依据。 【地理实践力】能够独立设计科学的地形地貌的科学考察方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材料,分析与处理相关数据和信息,对人地关系进行科学解释与评价。 【人地协调观】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作用,具备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利用自然的意识。 目录 CONTENTS 01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02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01 (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古往今来,交通线路一直是人们相互联系的纽带。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有许多,如自然因素中的地形、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因素中的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在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 (2)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 中国的地形 我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区域差异显著。 位置 第一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 第三级阶梯 平均海拔 4000m以上 1000———2000m 500m以下 范围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以东、以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西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 主要地形 高原 高原、盆地 平原、丘陵 经济发展 水平低、发展慢 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水平高、发展快 人口分布 稀疏 较密 密集 城市分布 稀疏 较密 密集 交通线路密度 小 较大 最大 (1)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 (2)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形态的关系 平原地区交通线路一般呈网络状。山区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 平原地区 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少交通线路稠密,呈网(络)状类型多样,走向平直 山区地形 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大交通线路稀疏,呈线状/带状类型单一,走向弯曲,呈“之字形” (3)地形对交通线路选线的影响 ①依据: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②表现: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山区线路一般选择在地势相对缓和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且线路多呈“之”字形弯曲,以降低单位距离内的地面坡度,保障运输安全。 平原地区线路受限制小,但一般要避开沼泽,少占耕地,少过河,尽量经过村镇、小城市且离大中城市的路程要尽量短,以节约建设成本和少占用土地。 避开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保证运输安全,减少灾害影响。 (3)地形对交通线路选线的影响 位于贵州省晴隆县的“二十四道拐”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的标志路段(右图),全长4 000米,宽6米,第一道拐到第二十四道拐直线距离350米,垂直高度250米,坡倾角60°。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二十四道拐”所在地区地形有何特点? 成果展示 地形崎岖,相对高度大,坡度大。 讲练结合: (2)说明短短350米的直线距离上设计了“二十四道拐”的原因。 (3)交通线通过陡坡时,可以打隧道穿过,请分析利弊。 成果展示 公路呈“之”字形,有利于降低坡度和工程难度,有利于车辆通行安全。 成果展示 利:缩短运输距离,节约通行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自然灾害的威胁。弊:工程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 小结:交通运输的选线 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 地形 平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含答案)(2025-09-18)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第六章 自然灾害(含答案)(2025-09-18)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第四章 地貌(含答案)(2025-09-18)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含答案)(2025-09-18)
土壤课件(59张)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2025-09-17)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