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49630

2.2 城镇化课件(30张)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5-04-2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148481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城镇化,课件,30张,2024-2025,学年,人教
  • cover
(课件网) 教材: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举例 景观名称 景观特色 形成原因 文化内涵 丘陵地区 “宅高田低” 民居多分布在山麓 的盆地或高原上,农田分布在相对较低的平坦区域 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 人地和谐 福建 永定土楼 以圆形和方楼最常 见,高 四五层,一、二层不开窗 适宜聚族而居的生活和共御外敌的要求 御外聚内的集体精神 安徽 宏村景观 独特的村落水系与祠堂、书院 村落水系方便居民生产、生活用水,调节气温 当地耕读文化 哈尼梯田 开辟梯田,保护森林,村庄位于山腰中 可避洪水,水充足洁净,靠近梯田上方,便于管理 人地协调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大都市的时代变迁 总结:城镇化的定义和标志 2.标志 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1.定义 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城镇化的内涵: 人口城镇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土地城镇化: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经济城镇化: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社会城镇化: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 总结: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农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 工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 安排大量 劳动力就业 城镇化 3.动力机制 根本动力:社会经济发展 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问题1: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问题2: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关系? 总结: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相 互 促 进 经济发展水平 工业化程度 社会进步 3.动力机制 城镇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问题1: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问题2: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关系? 过度城镇化 同“超前城镇化”、“虚假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超过本国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城镇化模式。 典型的有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拉丁美洲国家,中东部分国家。 这种城市化的质量较低,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造成诸多城市病(交通/住房/就业/贫困)的发生。 滞后城镇化 指城镇化水平低于本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一种城镇化模式或表现 典型的国家有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 这种城市化发展模式不利于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对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及城市文明的普及都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城市劳动力、内需不足,如南亚、东南亚部分国家 探究三:世界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进程S形曲线 城镇化水平较低 发展缓慢 人口迅速向城镇聚集 城镇化推进很快 城镇化水平高 城镇人口比例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1、城镇化分为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城镇化水平和发展速度怎么样? 折线图读图技巧: 看坐标 看趋势 看斜率 看关键点 起点、终点 交叉点 转折点 极值点 时间进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 阶段和特点 地区 差异 城镇化 1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镇 乡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 城镇的拉力和 乡村的推力 郊 区 城镇化 2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堵; 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表现 图解 成因 图解 表现 成因 世界城市化进程 阶段和特点 地区 差异 表现 成因 人口迁往更远的农村或小城镇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市中心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小城市环境好,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乡差距小。) 图解 图解 逆 城镇化 3 再 城镇化 4 表现 成因 人口迁回市区 开发市中心衰落区 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3 城乡(/郊)交通便捷, 如私家车、高速路、地铁、轻轨等出现 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的原因 大城市(/中心区) 周围农村、小城镇(/郊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