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0195

12.4机械效率 课件 (共34张ppt) 2024-2025学年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日期:2025-04-2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855718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2.4,机械,效率,课件,3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4节 机械效率 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教版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一 02 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理解额外功产生的原因,知道机械效率η<1 科学思维 01 结合实例分析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会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实验能说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物理观念 03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科学探究 04 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学引入 二   生活中利用机械帮助我们工作,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方便。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可以省距离。 如果不同方式提升相同的物体,所做的功是否相同? 有用功和额外功 三 【实验探究】利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是否省功 ! 演示实验 实验思路: 比较直接用手提升物体所做的功和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砝码、动滑轮、线等。 W1 W2 有用功和额外功 三 实验过程: 1.用弹簧测力计将钩码匀速提升一定的高度,计算拉力所做的功W1。 2.用弹簧测力计并借助一个动滑轮将同样的钩码匀速提升相 同的高度,计算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所做的功W2。 3.比较两次做功的大小。 W1=F动×h=Gh W2=F拉×s F动 G F拉 有用功和额外功 三 做功方式 拉力F/N 物体升高的高度h/m 拉力移动的距离s/m 拉力做功W/J 直接用弹簧测力计 提升2个钩码 2 0.1 0.1 用弹簧测力计和动滑轮提升2个钩码 1.2 0.1 0.2 0.2 0.24 W1<W2 分析论证: ①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提升2个钩码所作的功: W1=F1s1= 2N×0.1m=0.2J ①用弹簧测力计和一个动滑轮提升2个钩码,所做的功:      W2=F2s2= 1.2N×0.2m=0.24J 【视频欣赏】 有用功和额外功 三 如果将动滑轮换成费力杠杆提升重物是否省功呢? W2 O W1 F杠 G F拉 有用功和额外功 三 做功方式 拉力F/N 物体升高的高度h/m 拉力移动的距离s/m 拉力做功W/J 直接用弹簧测力计 提升2个钩码 2 0.1 0.1 用费力杠杆提升2个钩码 5 0.1 0.05 0.2 0.25 W1<W2 ①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提升2个钩码所作的功: W1=F1s1= 2N×0.1m=0.2J ①用费力杠杆提升2个钩码,所做的功:      W2=F2s2= 5N×0.05m=0.25J 【视频欣赏】 有用功和额外功 三 实验结论: 使用任何机械均不省功 直接提升物体所做的功小于使用机械提升物体所做的功(大量实验表明)。 将钩码提升一定的高度是我们的工作目的,动滑轮对钩码的拉力所做的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 三 有用功和额外功 有用功 额外功 我们必须做的功 实现目的而做的功 克服动滑轮本身所受的重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而多做一些功。 (W有) (W额) 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等而做的功。 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总功 (W总) 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是总共做的功 W总=W有用+W额外 有用功和额外功 三 大量实验表明,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总是大于机械对外所做的功(有用功)。事实上,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机械效率 四 机械效率 在保证所做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人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即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小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1.定义:物理学中,将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2.计算公式 η = W总 W有用 = W有用 W有用+W额 η总小于1。用百分数表示。 W额外>0,W总>W有用  η<1 W额外=0,W总=W有用 η=1 额外功不可能为0 机械效率 四 ! 演示实验 【实验探究】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η=           W有用 W总 总功:对机械的拉力F所做的功 W总=Fs 有用功:机械对物体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