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0488

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抢押秘籍(黑吉辽蒙专用)猜押03中国近代史(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选择题(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5-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11844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备战,中国,学生,选择,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猜押03 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选择题 考点 5年考情 押题依据 命题预测 旧民主主义革命 2025年(内蒙古八省联考卷) T6·清末新军 2024年(黑吉辽卷) T7·1909资本主义工商业 2023年(辽宁卷) T6·1842年道光皇帝暂缓办理新船 T7·1914年9月商界人士强烈反对《商会法》, 2022年(辽宁卷) T7·戊戌变法期间,德国公使照会总理衙门 T8·北洋政府内务部档案 2021年(辽宁卷) T6·1865年上海成为“不夜城” 从近4年东北三省及25年内蒙古新八省联考卷中可以看出,旧民主主义时期侧重考查中国近代化进程,习题集中在6-7题,命题关注一下四个方面。 1.紧扣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 聚焦重大事件(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关键人物(林则徐、李鸿章、孙中山)、重要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核心内容及历史影响,强调对时间线、因果关系的精准掌握。 2.突出东北地方视角 结合东北地区历史特色命题,高频考点包括:列强侵略东北(沙俄侵占领土、日俄战争、《朴茨茅斯和约》);中东铁路的修建与列强争夺;东北民众反侵略斗争(义和团运动在东北、抗俄抗日行动);清末新政在东北的实践(如徐世昌主政东北的改革)。 3.材料情境化趋势明显 多以历史文献节选、地图、漫画、数据图表为载体,要求提取关键信息并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例如:通过《申报》报道分析甲午战争的社会反响;利用日俄战争示意图考查列强势力范围变化。 4.渗透核心素养考查 侧重“唯物史观”(分析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家国情———(民族抗争精神)、“历史解释”(评价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2025年新高考历史新结构体系下,选择题的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周年热点关联 甲午战争130周年(2024年):关注战争对东北的直接影响(如旅顺大屠杀)、三国干涉还辽与列强博弈;辛亥革命相关:东北三省响应武昌起义的进程及局限性。 2.国家战略导向 东北振兴背景:可能联系近代东北工业化的起步(如中东铁路与资源开发); 边疆治理:清末东北移民实边政策与边疆安全。 3.核心素养深化 唯物史观:分析列强侵略与东北自然经济解体的关系; 家国情怀:突出东北民众抗俄抗日斗争的民族精神。 4.地方史强化方向 沙俄/日本对东北的经济掠夺(如抚顺煤矿、南满铁路);徐世昌、赵尔巽等人物在东北的近代化改革措施;东北地区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如张謇的实业渗透)。 重点关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三省及内蒙古地方史相关知识 1.高频考点分布 侵略与反抗:两次鸦片战争对东北边疆的影响、甲午战争与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背景及后果; 近代化探索:洋务运动中的东北军工(如吉林机器局)、清末东北新政(设省、移民实边); 思想变革:维新思想在东北的传播、辛亥革命后东北的光复进程; 社会转型:东北自然经济解体、铁路与近代工业发展。 2.常见命题角度 因果逻辑:如“《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如何引发列强矛盾”; 比较分析:洋务派与维新派救国路径的异同; 评价争议:对“中体西用”“预备立宪”的多角度评价; 地图信息解读:东北地区通商口岸变化、铁路线分布。 3.易错点设计 混淆条约内容(如《瑷珲条约》与《北京条约》割让东北领土范围); 误判事件时间(如义和团运动在东北的起止时间); 片面理解历史概念(如“清末新政”兼具改革与维护专制的双重性)。 预测一 晚清危机与救亡图存 1.(2025·辽宁葫芦岛·一模)咸丰帝即位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捻党、天地会响应,多地战乱不断。同时,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沽炮台失陷,圆明园被焚,咸丰帝下罪己诏却难挽颓势。这表明当时( ) A.传统御敌策略难以应对外患 B.内外交困导致统治危机严重 C.农民运动加速王朝统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