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08 选择题攻略:常见题型与解题技巧 命题规律 选择题答题常见误区 1.偏重主干原理知识考查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资源环境问题、地理区位分析、区域特征及差异等始终是命题的基本点。 2.凸显地理图表特色 (1)通过景观图考查学生综合、审美的视角。 (2)通过等值线图考查学生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能力。 (3)通过区域图考查学生区域识别、判断的能力。 (4)通过统计图考查学生数理思维过程。 3.情境真实化 通过生产、生活及科研中真实的问题设置试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解决简单的地理问题。 误区1:忽视特定时空限制 表现在忽视设问中的时间或空间限制性条件,造成因时间尺度被延长或缩短、空间尺度被放大或缩小而不能确定正确选项。 误区2:忽视试题隐形信息 表现在学生对试题隐形信息挖掘不足,导致对试题无从下手或半途而废。 误区3:忽视题目直接的内在联系 表现在题组内题目间有前后联系时,第一题的解答往往最为关键,若错误可能会影响到后面的答题。 误区5:混淆名词概念或地理事物 表现在不能准确把握地理概念的内涵或外延,或混淆相似地理原理而造成失分。 误区6:陷入思维定式 表现在对设问和选项不加以仔细观察、思考,按照惯性思维进行分析判断而造成失分。 攻略一:选择题解题步骤 1.解题步骤 (1)第一步:主干材料分析 根据题干明确要求。审读题干,重点是找关键词。关键词往往指示着解读信息的角度和调动知识的思路。同时,在对主干材料阅读的过程中,要明确主干材料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点的定位,要找去材料中的区域信息,进行区域定位。 (2)第二步:图表数据分析 根据图文获取信息。解读图文信息必须以关键词为指引,建立关键词所关联的知识与图像、文字信息的映射关系。例如,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社会经济条件,就需要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劳动力、政策、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的具体信息。同时,还要从地理图表数据找出区域定位信息,主干材料知识点关联信息 (3)第三步:题型设问分析 在题干分析和地理图表分析的基础之上,带上关键知识点和区域定位,对题型设问进行逐字分析,明确设问的方向,明确设问中关键性词语、误导性词语、混淆性词语,并对题干设问的方向进行主干知识与图表信息的关联。 (4)第四步:选项分析 在题型设问的基础之上,进行每个选项的分析,要分析选项中的文字、分析选项知识与题干设问的匹配性、分析选项的基本地理原理等,同时,将选项选取的方法例如直选法、对比法、迁移法、推理法、排除法、图解法等运用在具体的过程当中。 2.题型突破·高考真题 (2024·新课标卷·高考真题)土壤水分转化是联系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重要环节。某科研小组进行人工降雨实验,测量降雨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降雨情景相同,土壤质地相同,在30°的坡地上设置覆盖石子、裸地两种情况,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测量深度分别为 30 厘米、60 厘米和 100 厘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图a判断曲线I是深度为 30 厘米的土壤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依据是曲线I( ) A.变化最早 B.初始值适中 C.峰值最高 D.波动最大 2.图b中曲线Ⅱ和Ⅲ没有明显变化,表明( ) A.降雨最大 B.地表产流多 C.土壤水分饱和 D.雨水下渗多 3.相对于裸地,坡地上覆盖石子有利于增加 ( ) ①地表径流 ②地下径流 ③土壤水分 ④蒸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攻略二:选择题注意事项 1.注意事项 概念混淆:在涉及概念的选择题中,往往是通过混淆相关概念,或利用考生对某些概念的模糊和片面认识来置惑诱错。对于这类试题,考生必须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比较,注重其内涵和外延。 以偏概全:某些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在特定的时间或地区内是正确的,但并不一定具有普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