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0797

1.2动量定理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12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490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动量定理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实验探究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课题研究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动量定理》是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择性必修第1册课程中“动量与动量守恒定律”主题下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为:理解冲量。通过理论推导,理解动量定理,能用其解释生活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动量定理》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的规律,是学生在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和动量概念之后,结合生活中的现象,用数学方法通过推导而得出来的定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动量定理》既是上节《动量》的延深,又为学习下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所以《动量定理》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动量定理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进一步展开。它揭示了力在段时间内连续作用的累积效果与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运动状态变化与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前一节内容重在建立动量概念,并没有关注一个物体动量变化的原因。通过恒力情况下的理论推导,可以认识到冲量是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同时动量定理也是下一节从理论上推导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教材虽然是在恒力作用的情况下由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的,但是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的情况,也适用于变力的情况。正因为如此,动量定理在实际中有更广泛的应用,尤其在解决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大而且随时间变化快的打击、碰撞等问题时,用动量定理要比用牛顿第二定律更方便,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途径。与我们的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内容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力、加速度、动量和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掌握了矢量的运算法则,具备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具有通过建立简单的物理模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动量定理具有矢量性,所以对学生的学习、理解和应用会带来一定的障碍。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遵循严格的程序和规范的运算来加以突破。 学习目标 1.科学思维 通过实例分析构建模型,能从生活中的实际复杂问题中抽象构建便于研究的物理运动模型;利用“微元法”的思想将动量定理的适用范围从恒力过渡到变力,体会科学思维中的抽象方法和类比思想。 2.物理观念、科学探究 通过运动过程理论推导和分析,引出冲量和动量定理的表述。 3.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实例分析,能用动量定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缓冲来解除危机,提高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论推导,掌握动量定理,理解其确切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例分析,能够利用动量定理解释缓冲、碰撞等有关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辅助支持 多媒体、ppt 教学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任务/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及对应目标达成环节一 教师活动:(1) 内容1.动量定理 创设情入、引入新课: 情景:视频播放最美妈妈 最美妈妈吴菊萍女士用自己的双手接住了一个从10楼坠落下来的两岁女孩,她的手臂也因此受到巨大的冲击力而骨折。请问吴菊萍女士受到的冲击力有多大? 任务1:探究小女孩对吴菊萍的冲击力的大小 问题驱动: 1.选择谁作为研究对象? 2.从情境中构建物理运动模型,描述小女孩下落过程中有哪几个运动阶段? 3.小女孩与吴菊萍接触前的瞬间,下落速度v为多大? 4.若假定吴菊萍手臂与女孩的接触时间为0.2s,你能估算吴菊萍受到小女孩给她的作用力为多大? 5.重新整理公式,得到,这些物理量都是什么含义? 一、冲量 1、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对这个物体的冲量I,用公式表示为 I=Ft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冲量的单位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