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1292

3.2.1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课件(共27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26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108006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原子,3.2.1,九年级,化学,初中,2024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结构 3.2 .1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原子结构探究历程(如科学家对原子构成的探索),感悟科学研究的严谨性与创新性,体会人类对微观世界认知的不断深化,激发探索微观化学奥秘的兴趣,增强用化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责任意识。 化学观念: 建立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的微观认知,形成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的结构观念,理解 “原子结构决定化学性质”。 科学思维: 通过分析原子结构数据(如质子数、电子数关系)、原子结构示意图,培养归纳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重点 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核外电子的位置与电荷关系);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得失电子、稳定性)的关系。 难点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抽象概念理解(微观运动与能量层级); 从微观角度解释不同元素原子化学性质的差异(如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关联)。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 一块普通的金属能导电、传热,可它为何具备这些性质?一朵鲜花色彩斑斓、香气扑鼻,微观层面又是怎样的结构在支撑?这一切,都与 “原子” 密不可分。原子虽小,却像一个神秘的 “微型宇宙”——— 科学家通过不断探索,发现它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还遵循特定规律排布。这些微观结构,究竟如何决定物质的宏观性质?今天,就让我们化身 “微观探秘者”,揭开原子结构的神秘面纱,探寻微观世界里隐藏的化学密码! 01 原子结构 原子模型的演变 玻尔的量子化模型 汤姆生的葡萄干模型 道尔顿的实心球模型 卢瑟福的核式模型 现代 20世纪20年代 电子云模型 道尔顿原子模型 我国古代哲学家提出了“端”的观点。古希腊哲学家也提出了意义相近的“原子”的概念。1808年,道尔顿在古代原子观点和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原子论。上述“端”和“原子”可被认为是原子的“实心球模型” 道尔顿原子模型示意图 汤姆孙原子模型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J. J. Thomson, 1856—1940)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子。在此基 础上,他提出了一种原子模型,认为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带负电荷的电子镶嵌其中 汤姆孙原子模型示意图 α 粒子散射实验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 α 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理论分析和计算,提出了核式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带负电荷,在原子核周围空间做高速运动。 α 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的构成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其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原子 (不显电性) 原子核 (带正电) 核外电子 (带负电) 质子 中子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不带电)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核电荷数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但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与质子、中子相比,质量很小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1 0 1 碳-12 6 6 6 氧 8 8 8 钠 11 12 11 氯 17 18 17 观察表格不难看出 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原子种类不同,核内质子数不同 3.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 1.原子中: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0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层 原子核很小,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高速运动,这种运动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