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2251

8.1 法治国家 课件(共26页PPT,内嵌1个视频)-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日期:2025-04-27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201165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政治,法治,必修,统编,高中,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 基本方式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科学立法 法治社会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第三单元知识体系 全民守法 为什么 是什么 怎么做 (目标) (主体) (基础) 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由于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这些实施严重犯罪的低龄未成年人往往不能得到有效惩戒和矫治,引起了民众对司法公平正义的质疑,也不利于对潜在犯罪行为的威慑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 8.1 法治国家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法治国家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是什么) 二、建设法治国家 (怎么做) 本框内容 01 法治国家的内涵(是什么)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1、法治国家的含义 ①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 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 ②是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的国家; ③法治成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国家。 2. 法治国家的特征(具体表现) 法治 国家 表现1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表现2 坚持良法之治 表现3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表现4 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二、我国国体 2.特征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法治的根本原则 ①原因: 我国的法律反映民众意愿,符合民众利益,体现社会共同理想信念 ②要求: 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 即宪法法律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 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二、我国国体 2.特征 (2)坚持良法之治———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①原因: 良法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认同,最大程度发挥法律效力。 ②良法标准: a.内容合理 b.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 ③要求: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二、我国国体 2.特征 (3)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 ①原因: 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要求: 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 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二、我国国体 2.特征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要求: ①国家的各项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监督权等) 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②要完善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现刑法第十七条修改为: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虽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总结经验,集思广益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修改。内容增加了60条,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 网络、政府、司法”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体系。 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分为政府保护、司法保护等,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在行政和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