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3001

统编版2025年春学期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12736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2025,年春,学期,八年级,下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2025年春学期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试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 (24分,每小题3分) 某学校开展“介绍家乡,感受家乡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8题。 我的家乡平昌静卧大巴山褶皱深处,巴河如绿丝带绕城千年。línlín波里 倒映 盐茶古道的蹄印, 船工号子的余韵 ,两岸稻穗吮吸波光长成蜜色丰年。七里坡石阶嵌着挑山客的汗渍,佛头山柏木虬枝盘结若蛟龙探海,月华倾泻间暗潮奔涌,层林浮世蜃楼,悬空化蓬莱琼阁。当暮色给黛瓦白墙镀上苍青釉色,渔火便从巴河桥洞孔中次第钻出,在河面写下跳动的文字———这座川东小城无需霓虹装点,自有山水在骨血里豢养着亘古的清音。站在金宝山眺望【 】……,细细聆听还有佛玲的响声自群山深处传来。 这里不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不熄的火种之地,更是红色血脉前仆后继的传承之域。让青石板留着刘伯坚踩碎的月光,苏维埃旧址墙缝仍嵌着半枚束缚着硝烟记忆的弹壳。巴河流经红军石刻群像,漩涡托起岩壁里生根的年轻面孔,《带镣行》诗句随浪奔涌,将"生死为中国"的赤诚浇入后人血脉。每逢清明,总有白发老者手捧山菊前来缅怀,他们褶皱密布的眼角倒yìng着石刻上未干的朱砂,仿佛看见1933年那个血色黎明,三百青年渡江时掀起的xuàn丽浪花。 晨雾未散,河街背篓戛然而止的停下———惊飞瓦楞斑鸠搅碎油坊雾气。百年油锅烹香金鳞草鱼,花椒与山苍子如箭镞 , 刺破 游子乡愁。转角茶馆里,铜壶白雾漫过金宝茶的碧色春意,人情世故的寒暄被老街戏院的惊堂木劈碎。说书人沙哑嗓音卷起刘伯坚纵马跃江的旧事,茶烟忽被剑气荡———mò然回首,豁然开朗的江面上,血色月光与银鳞渔火在浪尖结绳记事,倒yìng着千帆过尽的历史记忆。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眺望(tiǎo) 粼粼波光 霓虹 (ní) 倒映 B.眺望 (tiào) 鳞鳞波光 霓虹 (mí) 倒映 C.豢养(huàn) 蓦然回首 褶皱(zhě) 绚丽 D.豢养(quàn) 墓然回首 褶皱 (zhě) 丽 2、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仆后继 B.戛然而止 C.人情世故 D.豁然开朗 3、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línlín波里 倒映 盐茶古道的蹄印, 船工号子的余韵(在“船工号子”前面加“回荡”) B.让青石板留着刘伯坚踩碎的月光。(将“月光”改为“脚步”) C.百年油锅烹香金鳞草鱼,花椒与山苍子如箭镞 , 刺破 游子的乡愁。(将“刺破”改为“穿破”) D.自有山水在骨血里豢养着亘古的清音(将“豢养”改为“激荡”) 4、依次填入文中【 】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山坳间浮动的雾霭渐次浓化,将松涛与岩壑的轮廓揉成朦胧的团块; ②脚下裸露的青岩泛着冷光,石缝里渗出的细流在寂静中敲打出清越的节拍; ③群山在暮色中化作深灰的剪影,层峦如凝固的浪涛向天边漫延;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5、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岸稻穗吮吸波光长成蜜色丰年”句中的“稻穗”“吮吸”“丰年”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B.“血色黎明”“晨雾未散”“剑气荡开”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苏维埃旧址墙缝仍嵌着半枚束缚着硝烟记忆的弹壳”句子主干是“墙缝嵌着弹壳”。 D.“不仅是川陕革命根据地不熄的火种之地,更是红色血脉前仆后继的传承之域。”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 6、活动中,大家交流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形式自由灵活,每两句为一小节,每段常转韵,多用比兴叠字和衬字。 B.《灯笼》一文,作者“以灯串文”,小中见大,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C.垂髫,垂下来的头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 D.《诗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