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重力势能 课型 新授课 目 标 确 立 依 据 课 标 分 析 课标摘录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本节课相关的要求: 2.1.3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 课标分解 学生学什么 理解重力做功特点。 理解重力势能。 理解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体会微元法的应用。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 理解重力做功的特点。 理解重力势能,会求重力势能,会比较重力势能大小,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正负表示大小。 理解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学生怎么学 通过任务一,分析、归纳得出重力做功特点。 通过对对比实验与重力做功的分析,得出重力势能表达式。通过演示实验估算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其正负表示大小。 通过任务二,计算重力势能、重力做功、重力势能的变化,定量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结合任务一的结论,强化理解。 教材分析 1. 本节课内容是上一节“功和功率”的应用特例———重力做功,同时是后续内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是本章的重要内容。 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是重要的功能关系,为下一节内容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的理解打下基础。 2.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总结重力做功特点。通过对比实验,认识到影响重力势能的两个因素,进一步分析得出重力势能表达式。通过演示实验认识重力势能有正负,表示大小。在具体问题中求解重力势能,进一步分析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3.本节课在分析归纳的情境中,增强了学生对物理过程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到可以用正负表示重力势能的大小。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发现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功,会求直线运动中的重力做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微元法,进一步分析沿曲线运动过程中求解重力做功。对于功能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做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对理解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打下基础。 能力层面:能够准确计算直线运动过程中的做功情况。对于沿曲线运动的过程,能够想到应用微元法,化曲为直,将新问题变成已经会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再归纳总结规律。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不同路径重力做功的分析,归纳出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 。通过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体会功能关系。 2.科学思维:比较实心球不同路径下落,概括出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理解重力势能的表达式,科学推理出重力做功伴随着重力势能的变化。 3.科学探究: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实验,来验证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并对出现的问题通过小组交流作出合理解释。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央视新闻素材,认识科学与生活的联系,提升社会责任。 学习重难点 重点: 1. 分析、归纳重力做功的特点; 2. 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正负表示大小; 3. 理解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难点: 1. 利用微元思想求解曲线运动中重力做的功; 2. 理解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辅助支持 希沃白板(课件、动画、投影、教学过程中应用放大功能)、高空抛物案例视频、对比实验视频、演示实验、 学习评价设计 针对重力做功特点的得出过程,设置学习评价1;针对重力势能表达式的得出和理解,设置学习评价2;针对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设置学习评价3.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习评价环节一:引入新课播放高空抛物视频案例: 问题1:从这个案例中,你有哪些感悟? 阐述观点: 高空抛物存在安全隐患 国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处于高处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设计意图说明:从身边事入手,体会处于高处的物体具有跟位置有关的重力势 能,增强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提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