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4939

20 狼 第二课时 教学课件(共3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57374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学年,七年级,语文,初中,2024,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狼 第二课时 遇狼 回顾课文,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惧狼 御狼 杀狼 笑狼 课文回顾 课文在第1段中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记叙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第1段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险,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为后文写屠户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时间:晚 人物:一屠,两狼 地点:途中 事件的起因:一屠晚归,两狼缀行 四要素 文本探知 形象探知 故事中的狼和屠户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你在文中圈画相关字词句,感受狼和屠户的形象,说一说你的发现。 狼 一屠晚归…… 选择晚上时间出动,而且专挑那些晚上回家的势单力薄的人下手,说明狼很狡猾。 形象探知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两只狼,分头行动,一前一后,前面的假装睡觉,后面的挖洞,准备进攻。兵分两路,互相配合,非常狡猾。 狼看见屠户拿起了刀,不敢贸然进攻,表现出既胆怯又狡诈的特点。 形象探知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说明狼不着急下手,在寻找机会。“甚”,是“很”的意思,说明狼跟着屠户走了很远,既狡猾,又贪婪。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屠户发现狼假装睡觉,以迷惑自己。以屠户恍然大悟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狼的“黠”,但是狼的诡计还是被屠户识破了,说明狼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两只狼交相吃骨,交相追赶,下一个目标是找到机会就对屠户下手,这都表现了狼的狡猾,以及不知足。 形象探知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自后断其股, 亦毙之。 动作描写,写出屠户的勇敢机智。趁着狼的力量分散,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抓住时机,干脆利落。 屠户 形象探知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户不再妥协,巧借积薪抵抗,巧用地利。 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说明屠户细心谨慎。 形象探知 狼:由强势走向毁灭,皆因其: 屠户:由弱者走向生存,皆因其: 反抗的觉醒,果断,勇猛,机智,谨慎。 贪婪,凶残,狡猾,自作聪明。 形象总结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阴险、狡诈的恶人,说明对待这种像恶狼一样的恶人就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正是此文的寓意所在。 文本探知 本文最后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段是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 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文本探知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简要谈谈。 现实生活中,这狼就像是生活中的恶势力和艰难险阻。 面对它们,绝对不能妥协屈服,不能抱有幻想,要敢于面对、敢于斗争,迎难而上。 当然不能冲动鲁莽,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抓住有利时机,变被动为主动,解决困难;胜利面前也不能大意,要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惕,一定要彻底解决问题。 文本探知 这篇文言小说讲述了一个屠户回家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同时也告诫人们: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主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才能取得胜利。 主题思想 写作特色 1.结构紧凑,卒章显志。 文章第一部分叙述故事,紧紧围绕着屠户晚归途中“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叙述线索来刻画其勇敢机智的形象。第二部分通过作者的议论揭示文章的主旨。结构非常紧凑,中心十分突出。 2.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