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能和动能定理》导学案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描述 物理观念 知道动能的概念及定义式,会比较、计算物体的动能。 科学思维 理解动能定理,能熟练应用解决力学问题。 科学探究 会推导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理解推导论证过程。 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演绎推理,使学生领略物理等自然学科所蕴含的逻辑关系。 学习重点 动能的概念及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难点 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和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推导。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84页,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动能的概念是什么? 问题2、动能表达式的推导 设某物体的质量为m,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 那么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自行推导外力F做的功 问题3、上式中的是否可以表示物体的动能? 问题4、对上式中的的如何理解? 【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5、上面得到的 也可以写成 ,分析上面式子中等式两边部分的物理意义? 问题6、动能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问题7、如何理解动能定理中的W和? 问题8、利用动能定理计算的一般步骤如何? 【典例探究】 如图,用拉力F使一个质量为m的木箱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冰道上移动了s后撤去力F,拉力F跟木箱前进的方向的夹角为θ,木箱与冰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撤去力F时木箱获得的速度及撤去F后木箱滑行的距离 【变式拓展】 人骑车上坡,坡长200m,坡高10m,人和车的质量共100kg,人蹬车的牵引力为100N,若在坡底时自行车的速度为10m/s,到坡顶时速度为4m/s,g=10m/s2求: (1)上坡过程中人克服阻力做的功是多少? (2)人若不蹬车,以10m/s的初速度冲上坡,能在坡上行驶多远? 【本课小结】 (让学生自己小结,在屏幕上展示小结内容) 一、动能的表达式 1.动能的表达式:Ek=. 2.动能的单位和标矢性 二、动能定理 1.推导过程 2.内容:合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3.公式表示:W合=△Ek 三、动能定理的应用 【课时训练】 1.关于物体的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物体的质量、速度不变,其动能一定不变 B.物体的动能不变,其速度一定不变 C.两个物体中,速度大的动能也大 D.某一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大,其动能的变化一定越大 2.关于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情况下,Ek=mv2中的v是相对于地面的速度 B.动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速率决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关 C.物体以相同的速率向东和向西运动,动能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当物体以不变的速率做曲线运动时其动能不断变化 3.下列关于运动物体的合外力做功和动能、速度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C ) A.物体做变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动能一定变化 B.若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物体的合外力做功,它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4.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它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 A.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5.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vm后,立即关闭发动机而滑行直到停止。v-t图线如所示,汽车的牵引力大小为F1,摩擦力大小为F2,全过程中,牵引力做的功为W1,克服摩擦阻力做功为W2.以下是F1、F2及W1、W2间关系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F1∶F2=1∶3 B.F1∶F2=4∶3 C.W1∶W2=1∶1 D.W1∶W2=1∶3 6.质量为m=3kg的物体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在水平恒力F=9N作用下起动,如图,当m位移s1=8m时撤去外力F,问:m还能滑行多远? 解析:以m为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