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5613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拨与管理 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0次 大小:42054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32张,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标】了解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及其作用。 因时而变: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破土而生:民国时期官员的选拔制度 茁壮成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科举制度的变革 选官制度的变革 壹 因时而变: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3.如何认识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特点or趋势) 1.科举制的变革与废除:原因、过程、意义? 2.改革选官制度: 1.科举制的变革与废除 (1)废除原因: 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科举制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推动 // (2)废除过程: 戊戌变法时期 (2)废除过程: 清末新政时期 1905年 思考: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会有哪些影响? 推动了选官制度改革: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成为清政府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 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新式学堂得到发展,有利于培养实用人才。 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科举制的废除使士子们另谋生路,或经商,或从戎,他们接触新思想,走上了立宪或革命的道路。 推动了留学运动和民族救亡运动的高涨:先进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等口号,积极投身于近代社会政治生活。 总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思考:1905年科举制的废除会有哪些影响? 2.改革选官制度: (1)建立近代化的官制↓ (2)建立新式选官制度: 学堂选官制度 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宗旨:“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以西学沦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 意义: ①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实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②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加速科举制的废除,促进教育近代化,顺应世界潮流; ③推动西学传播,思想解放,培养新人才; 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 特点: ①学制设置制度化系统化; ②教育分类较为全面; ③重视实业教育; ④由精英教育转向国民教育 ⑤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观察下图,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及意义。 3.如何认识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 P40左侧 时间 大事件 1898 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废八股,改试策论,以时务策命题 1901 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新政开始后 进行官制改革……;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裁减冗署冗官,总理衙门改外务部,建立农工商部、学部等,瓦解六部。 1904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形成; 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1905 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立停科举制之奏 1906 责成各督抚严饬府、厅、州、县,抓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 ①形式: 科举选官 学堂、留学毕业生选官 ②内容: 四书五经 经时济变 ③目的: 选拔官吏 育人取才合于一途 ⑤实质:改制而不改体,仍是要维护封建旧制度 (1)特点or趋势: 晚清是社会大转型时期,清末选官制度的变革表现在传统的科举选官被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取代,是清王朝在内忧外患的挑战下被迫作出的一种积极的政治反应,影响深远: A,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了新式教育的发展,培养实用人才。学堂出身的人不仅可以获得与科举出身相应的待遇,还可以享受优先进入仕途的待遇,这对读书人具有巨大吸引力。因此,传统教育由于无法与当时的选官制度接轨而遭到抛弃。 B.学堂选官对读书人命运的影响: 其一学习渠道上:读书人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可以选择新式学堂和出国留学等不同渠道; 其二学习内容上:除了传统经学,读书人开始接触新知识新思想,改变了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 其三就业渠道增多:学堂毕业生进入教育、政府、军队等各个社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