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1914.6.28) 斐迪南大公夫妇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材料1 : 1914 年6 月28 日奥地利皇储弗兰茨· 斐迪南大公的遇刺,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一个大国的皇储的地位固然显要,但怎么会由于一个人的死亡就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性的大战呢?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现代史( 上卷) 》 一场血案的思考? 材料2:(1913年)欧洲大战迟早会爆发,焦点将是日耳曼民族与斯拉夫民族之间的斗争。———时任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代背景)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工厂制度(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史料阅读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的主义。 ———【苏】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选集》第二卷 含义: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为了垄断销售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和投资市场的需要,加强竞争力,获取高额利润,形成垄断组织。 思考:阅读材料,概括帝国主义的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帝国主义形成的原因?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矛盾冲突不断(根本) 项目 英 法 美 德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4 2 3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4 1 2 1870-1914年工业增速(倍速) 1.3 1.9 8.1 4.6 英法美德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项目 英 法 美 德 殖民地面积 (万平方千米) 3350 1060 30 290 殖民地位次 1 2 5 4 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我们无意将任何人推入阴影,但是我们也要在阳光下取得一席之地。……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 ———德国外长皮洛夫 ?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国矛盾的尖锐化时说: 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摘自周一良、吴于廑主编,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2. 帝国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矛盾冲突不断(根本)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