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6730

小学音乐湘艺版(2024)一年级下册 第二课 音乐游戏 躲猫猫 教案(表格式)+音视频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87次 大小:390303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音乐,小学,躲猫,格式,教案,第二
    小学一年级下期音乐(湘艺版) 音乐游戏 《躲猫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躲猫猫》是一首贵州苗族童谣,融合了念白与歌曲两种形式,描绘了苗族儿童玩 “躲猫猫” 游戏的欢乐场景。念白 “蒙猫猫,躲躲藏,放猫猫,捉白羊……” 充满地方特色,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期待感;歌曲部分旋律轻快活泼,节奏平稳,采用 G 宫系统 D 徵调式,以 “1 6 5” 三音组在旋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富有儿童口语特点,适合开展边唱边玩的音乐游戏。教材通过此歌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节奏,体会合作乐趣,同时渗透苗族文化元素,是低年级学生感受民族音乐与音乐游戏结合的重要素材。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多种音乐游戏,具备一定的节奏感和合作意识,对 “躲猫猫” 这类贴近生活的游戏充满兴趣。他们善于模仿,喜欢通过肢体动作表达情感,但在音准把握、方言念白的发音以及游戏规则的遵守上需要引导。教学中需利用童谣的趣味性,通过反复聆听、情境模拟和游戏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歌曲节奏,理解游戏规则,同时感受苗族童谣的独特魅力。 三、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 审美感知 能感受《躲猫猫》轻快活泼的旋律和节奏,体会苗族童谣的韵律美与游戏情境的欢乐氛围,辨别念白与歌曲部分的不同音乐表现形式。 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躲猫猫》,准确念读方言念白,做到节奏稳定、吐字清晰;能按照游戏规则边唱边玩 “躲猫猫”,与同伴合作完成角色分工,表现出游戏中的互动与趣味。 创意实践 能结合歌曲情境创编 “躲”“捉” 等肢体动作,尝试设计不同的躲藏方式和游戏规则;能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音乐表现的创造力。 文化理解 了解《躲猫猫》是贵州苗族童谣,感受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和民族文化特色;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合作与互动的快乐,培养遵守规则、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唱《躲猫猫》,准确念读方言念白,能边唱边参与“躲猫猫”游戏。 难点:把握歌曲中“1 6 5”等节奏型的准确演唱,在游戏中保持节奏稳定并与同伴默契配合。 五、教学资源 1.多媒体资源:苗族 “躲猫猫” 声势律动视频、《躲猫猫》伴奏及范唱音频、方言念白音频、苗族服饰及生活场景图片。 2.乐器与道具:手鼓、响板等打击乐器、简易头饰(用于区分“躲”“捉”角色)、小手帕或小玩偶(作为躲藏道具)。 3.其他:节奏卡片、黑板、彩色粉笔。 六、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模仿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5 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 ——— 贵州苗族的小山村!(播放苗族村寨图片)那里的小朋友正在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听,他们在念什么?(播放方言念白音频:“蒙猫猫,躲躲藏,放猫猫,捉白羊……”) 师:这就是苗族小朋友的 “躲猫猫” 游戏!谁能模仿一下刚才听到的念白?(鼓励学生模仿,纠正发音)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躲猫猫》,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好不好? 观看图片,聆听方言念白,模仿念读,感受苗族童谣的独特语言节奏,回答老师的提问,表达对游戏的期待。 通过图片和音频创设苗族村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通过模仿方言念白初步感受歌曲的语言韵律,为后续学习铺垫。 感知体验 10 分钟 1. 初听歌曲: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老师唱《躲猫猫》,想一想歌曲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心情是怎样的?(教师范唱,配合简单的 “躲”“捉” 动作) 2. 提问交流: 师:歌曲里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他们的心情是开心的还是紧张的?你从哪里听出来的?(引导学生描述听到的内容和感受) 3. 节奏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个 “节奏躲猫猫” 的游戏!老师用手鼓拍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