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8578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课件(共22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4-26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467738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法治,道德,统编,学年,-2024-2025
  • cover
(课件网) 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8.2 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通过课堂活动探究,让学生懂得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在生活中能够自觉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提升道德修养。 通过活动探究,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能够自觉以中华传统美德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全人格。 通过课堂活动探究,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影响,在生活中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责任意识。 道德修养 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 1.我们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2.做自强不息的人的重要性和要求是什么? 3.如何做敬业乐群的人? 4.如何做扶危济困的人? 5.如何做见义勇为的人? 6.如何做孝老爱亲的人? 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68-71内容,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 1.为什么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8)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1.为什么要践行中华传统美德?(P68) ②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1.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P68)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 ②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视频赏析 导入新课 最美好人 思考:观看视频,请你谈谈他们都具有什么品质? 他们身上都具有乐于奉献、扶危济困、敬畏生命的精神品质,都在传递正能量,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1961年,我国核物理学家于敏开始从原子核理论研宽转入氢弹原理研究和核武器研制。当时,我国想要研究氢弹,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于敏和他的团队几乎是从零开始,依靠他们的勤奋和智慧进行理论探索。通过不懈努力,他们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了中国独立发展的氢弹构型,世人称为“于敏构型”。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书写了中国人用最快速度独立研制出氢弹的奇迹。 思考:从于敏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具有什么精神品质?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践行这种美德呢? ①自强不息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 点拨:做敬业乐群的人。 ②做敬业乐群的人。 上述材料传递了哪些信息? 徐立平 :“大国工匠”,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极其危险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他以精湛的技艺和高度的敬业精神,确保了每一次火药整形的精确无误,让导弹能够顺利发射。 ②做敬业乐群的人。 具体做法: ①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②我们要乐于与他人交往,在集体中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只有敬业乐群,才能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 敬业乐群,出 自《礼记·学记》。原意强调求学者要专心于学业、和同学相处融洽;后泛指一个人要认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与他人友好相处,努力融入群体之中。 ③做扶危济困的人。 具体做法: ①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②“仗义疏财”“雪中送炭”等成语是扶危济困美德的集中体现。 扶危济困,释 义:济:救济。扶持危急的,救济困难的。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相关链接 守望相助、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制定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推动慈善组织有序发展,慈善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