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题 必修3 第十章 电容器的电容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实验探究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课题研究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 内容要求:观察常见的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电容,观察电容器的充、 放电现象。能举例说明电容器的应用。 实验要求: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课标内容分解 2.1学什么 “观察常见的电容器”中“观察”是指能从各类电子元件中辨别出电容器,并能观察知道电容常见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中的“了解”一词含义有三,其一是指能通过实验认识到电容器有电容,其二是能认识到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需要引入新的物理量———电容;其三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定性认识到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决定;“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是指观察演示实验,知道电容器在充、放电的过程中极板上的电荷量和极板间电压的变化关系;“能举例说明电容器的应用”中的能“举例”是指学生在学习电容器的电容内容后能说出一些电容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2.2学到什么程度 学生能准确地在废旧的电路板上指出电容器,至少能说出电容器在生活中的一个应用实例,观察电容器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流表指针偏转程度,画出i—t图像。能通过类比容器容纳水的本领定义电容器的电容,能通过实验探究定性得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决定式。 2.3怎么学 先观察常见的电容器,再提供给学生一部分废旧的电路板,学生能指出哪些是电容器,哪些是电阻。设计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电容器的充电、放电现象,观察后在纸上大致画出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接着探讨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大小,及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决定因素,最后列举电容器在生活中的典型应用实例。 二、学情分析 基础知识: 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手机的电容屏、超级电容车等“名词”,但是他们对电容器并不熟悉,尤其是电容器的构造以及充放电过程。此外,描述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的物理量———电容,既没有初中学习的基础,又缺乏生活中的感性认识。学生在初中及高一的学习中已学过比值定义法,控制变量法,高二的学生已经从力和能量的角度认识过静电场,且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 进阶难点: 1.电容概念的建构 知识层面:电容是描述电容器性质的重要物理量,为后续学习电磁振荡奠定基础。 能力层面:电容概念的建立再一次要用到比值定义法。 2.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理解 电容器的充电、放电过程抽象、持续时间短;学生需要通过可测的物理量推断抽象且不易测量的物理量。 三、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通过对具体电容器实物的观察,认识各种类型电容器的用途和电容器的结构,知道电容器是由金属极板和中间绝缘的电介质组成; 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电容器充放电的特征,深化理解电容器的功能; 科学探究: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学会用定义式进行简单地计算;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半定量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大小的因素,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目标实现路径: 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教学中采用观察法、讲授法、类比法、探究实验法使学生从各个角度充分认识电容器。通过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其中蕴涵的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能够对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等;同时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还可以使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与态度,科学应用方面均有所收获。 四、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本节的主体思路:识别电容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电容器的电容→决定电容的因素→了解电容器应用。在各个环节中,最能够体现物理学科核心概念和规律的当属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