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9046

11.3导体电阻率的测量说课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5-03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4244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3,导体,电阻率,测量,课件,28张
  • cover
(课件网) 年 级:高一年级 学 科:物理(人教版) 第十一章《电路及其应用》 第3节《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说 课 内 容 一、说教材(单元主旨、各课内容的结构关联) 二、说学情(1、本章学情;2、本节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评价 11.3 实验:导体电阻率的测量 单元主旨:1、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和读数 2、会测金属的电阻率。 一、说教材(本节主旨、本节与各节内容的结构关联) 结构关联:学生之前学习了电阻定律,了解到了测量电阻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课是前面所学内容的承接课程。本节分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讲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第二课时主要讲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本节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一节实验课。 承上启下的循序渐进 ———承“初中” 启“高中” 的作用 ———承“理论” 启“实践” 的作用 一、说教材(本节主旨、本节与各节内容的结构关联) 1、大单元内容之承上 ①测量工具的拓展与读数; ②第二节中导体电阻率的测量并且加深理解; ③第二节中拓展学习部分伏安特性曲线时,已经对电流表内接、 外接,以及分压限流电路做了详细介绍。这里再次遇到分压电 路,复习巩固。 一、说教材(本节主旨、本节与各节内容的结构关联) 2、大单元内容之启下 ①未来需要更精密测量长度的新工具; ②第四节中的串并联电路的学习和理解; ③电压表、电流表读数为多用电表读数做铺垫。 一、说教材(本节主旨、本节与各节内容的结构关联)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毫米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规则,也对累积法测量微小量有一点初步认识,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也比初中有所提升,通过教师演示实验,逐步递推,可以顺利引导学生理解两种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结合两种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电阻定律,引导学生设计电路实验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素养、科学探究素养和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二、说学情 1、初中已学:①刻度尺测量长度(累积法); ②电流表、电压表读数; ③串、并联电路。 2、本节之前: ①金属导体电阻的决定式; ②学生初步了解了电阻率的物理意义; ③第二节中拓展学习部分伏安特性曲线时,已经系统学习了 电流表内接、外接,以及分压限流电路。 三、说教学目标(第1课时) 1、通过复习提问、小组讨论,95%的学生可总结得出测定 电阻率的实验原理。 2、通过阅读课本及教师讲解,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 并明确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设计原理, 100%的学 生能够独立使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完成测量并准 确读数。体会物理学家的智慧与责任 三、说教学目标(第2课时) 1、通过老师讲解,对比分析,90%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准确选择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表接法,并通过比较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 的大小,准确分析由于测量电路的选择不同而引起的系统误差 2、通过小组讨论,结合已有实验基础知识,98%的学生能够独立 推导出测量金属丝电阻率的表达式,并能够独立描述测量原理。 3、通过独立完成测量电阻率的实验,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并 能分析数据、撰写实验报告,80%的学生可以进行详细的误 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问题引入: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它的公式是什么? 电阻率的公式是: 如果要测量导体的电阻率就要测出导体的电阻、长度和截面积。要想测出截面积就要测出金属丝的直径,为了准确测量这些物理量,我们就来学习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 设计意图: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做铺垫 四、说教学过程 任务一:长度的测量及测量工具的选用(第1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标卡尺的结构 游标卡尺的主要部分是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