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国际秩序的失衡与重塑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时代背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 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新老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 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并积极扩军备战。 意识形态: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 导火线: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 客观条件: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 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生产力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 现实条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 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 必然性 可能性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1、时代背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 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并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垄断资本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奉行殖民扩张和建立庞大帝国的政策。】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新老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帝国列强瓜分世界【1914年】 【拓展】一战前重新瓜分世界的三次帝国主义战争 (1)1898年美西战争:美国为争夺西班牙属地古巴、波、菲发动的对西班牙的战争,美国胜。 (2)1899-1902年英布战争:英国同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为争夺南非领土和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英军胜,把持世界上最大的兰德金矿,使得伦敦迅速成为全球金融业和黄金交易的中心。 (3)1904-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和俄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日本胜,俄国被迫让出辽东半岛,并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特权。 3、主要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并积极扩军备战。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法国的目的是收复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舰队。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拓展】法德矛盾和奥匈帝国的成立,可以回溯到德国统一过程的三次王朝战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赔款50亿法郎。苛刻的条款,引发法国的民族主义复仇情绪。 1866年普奥战争,奥地利战败。1867年,奥地利帝国为防止境内匈牙利独立,承认匈牙利自治权,改组为奥匈帝国,1918年战败后解体,共51年。 俄罗斯帝国 【拓展】威廉二世时期,德国外交政策从平衡“大陆政策”转向扩张“世界政策”。 1、德意志统一后,俾斯麦为了孤立和打击法国, 策划德国皇帝与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两国皇帝结成的“三皇同盟”。 2、1878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国向巴尔干扩张,俾斯麦选择维护奥匈帝国的利益, 18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