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实验探究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课题研究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在电场知识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学习电功和电功率、焦耳定律,在电场和电路情境下培养学生的能量观念。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进行推理,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促进科学思维的发展。 通过节前“问题”引出电功率概念,进而利用电场的知识推导电功的表达式,接着进一步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推导焦耳定律。通过对包含电动机的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加深对电功和电热等概念的理解和辨析。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电功、焦耳定律等知识及其公式应用,并且对纯电阻电路中电流做功,使得电能转化成内能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必修二学习了各种能量,知道各种能量间通过力做功的途径实现转化,有助于学生理解电能和其他能量间的转化。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通过实例分析,理解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是通过电流做功来实现的,加深对功与能量转化关系的认识。 (2)科学思维:通过推导电功公式和焦耳定律,理解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能用焦耳定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科学探究:从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角度分析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理解电功和电热的区别和联系。 (4)科学态度与责任:联系生活中的电风扇、空调、电动机等电器设备,体会能量转化与守恒思想,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电功概念的建立和理解,电流做功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过程,加深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理解,并利用静电力做功过程推导电功表达式。 教学难点: 对于包含电动机的电路进行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好电功和电热概念,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能流图”,利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思想建立关系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证据意识和论证能力。 教学辅助支持 实物、教具、实验设备器材、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活动设计 过程学习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目标达成环节一 问题引入内容1.问题引入 视频引入:电热水壶烧水过程,电能转化为内能。 展示几种用电器消耗电能图片:电热水壶、吹风机、电动车充电过程。 【问题】电热水壶通电一段时间,直至水沸腾,在这一过程中,消耗了电能,那什么形式能增加了? 【问题】生活中有很多的用电设备,比如吹风机的电动机通电消耗电能,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同样消耗了电能,这些电能最终转化为哪些能量?观察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 内能增加,这里发生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导体的内能,导体对水加热,最终转化为水的内能。 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意识到电能转化现象的普遍性。激发他们探究电能转化规律的兴趣。小结: 电热水壶通电、电动机转动和电池在充电过程中都消耗电能, 电热水壶通电,电能转化为内能, 电动机通电转动,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 电动车电池充电,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这些用电器通电,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 不同用电器在工作时,能量转化过程是不同的。环节二 电功和电功率内容2. 电功 教师:(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功的含义。 【问题】在高一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功和能的关系,请同学们思考:功和能有什么关系? 【问题】那用电器在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是什么力做功使电能减少呢? 分析:截取导线DE上非常短的一段导线将它放大,以其中一个自由电荷为例,请思考自由电荷在什么力作用下定向移动呢? (可见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是电场力对自由电荷做功实现的,这一过程我们也称为通过电流做功实现。) 引导学生总结电流做功的实质。功是能的转化量度,做功过程伴随着能量变化。 例如,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