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59502

课外古诗词诵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课件(共1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51996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课外,PPT,八年级,语文,初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鲜明的节奏,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诗意。 揣摩赏析两首诗的景物描写,感受唐诗意境之雄浑。 品味诗歌在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精彩之处。 1 2 3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与王维并称“王孟”。 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他是唐代少有的一位以布衣终老的诗人,但他不甘隐没,常为得不到进仕的机会而苦恼。他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恬淡孤清。其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丞相,希望得到他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ɡān yè)诗。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录用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指水映天空。涵,包含。虚,天空,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撼:摇动,撼动。 【译文】八月洞庭湖水都快和堤岸齐平了,水映天空,与天空浑然一体。湖上蒸腾的雾气笼罩着整个云梦泽,波涛汹涌冲击着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济:渡。 端居:闲居、平常家居。圣明:指太平盛世。 坐观:坐视,旁观。 徒:白白地。 【译文】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闲居在家,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闲坐观看别人临河垂钓,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诗人面对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发出了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平”字写出了水的充盈和湖面之阔;“涵”“混”两字呈现了洞庭湖的无边无际,与天相接,吞天吐地,包容万象的恢宏气势。 2.“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哪个词用的好,说说理由。 3. 赏析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①“蒸”,蒸腾,写出了湖面上水汽蒸腾,水天合一的状态;“撼”,摇动,写出来洞庭湖水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两个动词生动准确、传神地写出了洞庭湖上水汽蒸腾、波涛汹涌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营造了雄伟壮阔的意境。 ②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湖上水汽蒸腾、波涛汹涌的壮观景象和磅礴(雄伟)气势,结构工整,音韵和谐,凝炼严谨,富有表现力。 4.颈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赏识推荐;“耻”字,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闲居无事,实在感到羞愧之情,要出来做一番事业。婉转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想从政而无人举荐,希望得到举荐的心情。 5.赏析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尾联向张丞相发出呼吁,诗人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 “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化用典故,化用《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而结网”,委婉含蕴地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举荐而出来做官的愿望。 诗人面对烟波浩淼的洞庭,发出欲渡无舟楫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