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0099

1.5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反冲现象 火箭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17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6601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弹性,碰撞,反冲,现象,火箭,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反冲现象 火箭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程成是在学生学习了动量守恒定律以后,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典型的物理现象,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实验从中体会反冲现象,知道反冲现象的本质是系统动量守恒,并且能够对反冲现象进行定量的运算是本节课程的主要意义所在。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条件,基本会利用相应的规律处理问题。通过对碰撞问题的分析,能够处理简单的问题。对解题书写的规范性还需锻炼。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处理反冲现象时,对参考系的选取可能会遇到障碍。另外受力分析以及运动学公式还需巩固。 学习目标确定 【物理观念】能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现象做出解释; 【科学思维】进一步提高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演示视频,探究实验中的物理关系,分析得到什么是反冲运动,知道反冲运动的本质,并具备对反冲类问题进行定量运算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介绍我国成功地研制和发射长征系列火箭的事实,结合我国古代对于火箭的发明和我国的现代火箭技术已跨入世界先进先烈,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反冲运动。 学习难点: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进行定量计算。 任务实施过程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思考: 你知道章鱼、乌贼是怎样游动的吗?它们先把水吸入体腔,然后用力压水,通过身体前面的孔将水喷出,使身体很快地运动。章鱼能够调整喷水的方向,这样可以使得身体向任意方向前进。章鱼游动时体现了什么物理原理? 二、【进行新课】 探究点一、反冲现象 做一做: 1.把一个气球吹起来,用手捏住气球的通气口(图甲),然后突然放开,让气体喷出,观察气球的运动。 2.如图乙,把弯管装在可旋转的盛水容器的下部。当水从弯管流出时,容器就旋转起来。 反冲现象: 定义: 发射炮弹时,炮弹从炮 筒中飞出,炮身则向后退。这种情况由于系统内力很大,外力可忽略,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射击前,炮弹静止在炮筒中,它们的总动量为0。炮弹射出后以很大的速度向前运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炮身必将向后运动。只是由于炮身的质量远大于炮弹的质量,所以炮身向后的速度很小。炮身的这种后退运动叫作反冲(recoil) 反冲运动的特点:①.物体的不同部分在内力作用下向相反方向运动 ②内力远大于外力(或在某一方向上内力远大于外力),系统动量守恒或在某一方向动量守恒。 ③机械能增加 反冲运动的理论依据 反冲运动和碰撞、爆炸相似,相互作用力一般很大,一般满足内力>>外力,所以反冲运动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 探究点二、火箭 思考与讨论:(教材中图) 质量为 m 的人在远离任何星体的太空中,与他旁边的 飞船相对静止。由于没有力的作用,他与飞船总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这个人手中拿着一个质量为 m 的小物体。现在他以相对于飞船为 u 的速度把小物体抛出。 1. 小物体的动量改变量是多少? 2. 人的动量改变量是多少? 3. 人的速度改变量是多少? 思考与讨论中所描述的情境与火箭发射的原理大致相同。设火箭飞行时在极短的时间 t内喷射燃气的质量是 m,喷出的燃气相对喷气前火箭的速度是 u,喷出燃气后火箭的质量是 m。我们就可以计算火箭在这样一次喷气后增加的速度 v。以喷气前的火箭为参考系。喷气前火箭的动量是 0,喷气后火箭的动量是 m v,燃气的动量是 mu。 根据动量 守恒定律,喷气后火箭和燃气的总动量仍然为 0,所以:m v + mu = 0 解出: v =- 上式表明,火箭喷出的燃气的速度 u 越大、火箭喷出物质的质量与火箭本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