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内容。2.知道基态、激发态和原子光谱等概念,认识原子光谱分析的应用。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1)1803年,英国化学家 提出原子论。 (2)1904年,汤姆孙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原子结构的 模型,开始涉及原子内部结构。 (3)1911年,卢瑟福根据 实验提出原子结构的 模型。 (4)1913年,玻尔根据 实验,建立起核外电子 的原子结构模型。 (5)20世纪20年代中期建立 理论,产生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1.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模型依次符合卢瑟福、道尔顿、汤姆孙、玻尔的观点的是 ( ) A.(1)(2)(3)(4) B.(2)(1)(3)(4) C.(1)(3)(2)(4) D.(1)(3)(4)(2) 2.下列实验事实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阴极射线实验发现电子:道尔顿原子结构模型 B.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原子核: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C.氢原子光谱发现电子分层排布: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D.α粒子散射实验发现电子:汤姆孙原子结构模型 二、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光谱 利用原子光谱仪将物质吸收的光或发射的光的频率(或 )和 分布记录下来得到光谱。 (1)形成原因:电子在不同轨道间跃迁时,会辐射或吸收能量。 (2)连续光谱与线状光谱 ①连续光谱———由各种波长的光组成, 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不能分辨所得的光谱, 如图1阳光形成的光谱。 ②线状光谱———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立的谱线所组成的光谱, 如图2。 (3)吸收光谱与发射光谱 (4)光谱分析: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运动轨迹: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且 能量。 (2)能量分布: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而且能量值是不连续的,这称为能量“ ———。轨道能量依n值的增大而 , 称为量子数。对氢原子而言,电子处在n=1轨道时的能量最低,这种状态称为 ;能量高于基态的状态,称为 。 (3)电子跃迁: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i)跃迁到另一个轨道(能量为Ej)时,才会 能量。 (4)玻尔模型与氢原子光谱 根据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氢原子核外电子所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不连续的,轨道的能量差也是不连续的,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辐射或吸收的能量是不连续的,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光的波长是不连续的,所以氢原子光谱是 光谱。 (5)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局限性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中只引入一个量子数n,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无法解释多电子原子光谱的复杂现象及其在外磁场存在的谱线分裂现象,需要引入更多的量子数。 3.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是由不连续的谱线组成的,这表明 ( ) A.在原子中只有某些电子能够跃迁产生光谱 B.原子中的电子可以处于某些特定的能量状态,即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C.原子发射的光是单色光 D.白光可以由多种单色光组成 4.在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可以得到氢原子光谱,实验证明该光谱为线状光谱,该光谱的发现在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它产生了 ( ) A.卢瑟福核式原子模型 B.汤姆孙“葡萄干布丁”模型 C.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D.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的核外电子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称为基态 B.原子的核外电子吸收能量而高于基态能量的状态称为激发态 C.焰色是电子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时产生的 D.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辐射的能量可能以光的形式表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