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 1.知道电负性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2.学会用电负性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以及两成键元素间形成的化学键类型。 一、电负性的变化规律 1.电负性 (1)含义:“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 能力的标度。 (2)意义: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形成 时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2.电负性周期性变化规律 (1)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 ,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较 。 (2)对主族元素而言,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 。 (3)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 。 (4)电负性大的元素集中在周期表的 ,电负性小的元素集中在周期表的 。 (5)同一副族,自上而下,元素的电负性大体上呈逐渐 的趋势。 3.元素的“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其右下方的主族元素(如下图)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被称为“对角线规则”。 这可以由元素的电负性得到解释:Li、Mg的电负性分别为1.0、1.2;Be、Al的电负性分别为1.5、1.5;B、Si的电负性分别为2.0、1.8。它们的电负性接近,说明它们对化合物中电子的吸引力相当,表现出它们的性质相似性,如Li、Mg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分别为Li2O、Li3N和MgO、Mg3N2;Be(OH)2、Al(OH)3均属于难溶的两性氢氧化物;B、Si的含氧酸都是弱酸等。 4.电负性的应用 (1)判断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 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还是非金属元素以及元素的活泼性。 (2)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3)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①电负性小的元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弱,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正值。 ②电负性大的元素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元素的化合价通常为负值。 1.下列各元素按电负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F>N>O B.O>Cl>F C.As>P>N D.Cl>S>As 2.元素的电负性(用γ表示)和元素的化合价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性质。下表给出了14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Al B Be C Cl F H 电负性 1.5 2.0 1.5 2.5 3.0 4.0 2.1 元素 Mg N Na O P K Si 电负性 1.2 3.0 0.9 3.5 2.1 0.8 1.8 已知: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一般形成离子键;两成键元素间电负性差值小于1.7时,一般形成共价键。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可推知元素的电负性具有的变化规律是 。 (2)估计钙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 <γ< 。 (3)请指出下列化合物中显正价的元素: NaH: 、NH3: 、 CH4: 、ICl: 。 (4)表中符合“对角线规则”的元素有Be和 、B和 ,它们的性质分别有一定的相似性,原因是 。 写出表示Be(OH)2显两性的离子方程式: 。 【题后归纳】 1.电负性大小的判断方法 (1)利用非金属电负性>金属电负性判断; (2)利用同周期、同主族电负性变化规律判断; (3)利用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 (4)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判断; (5)利用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判断; (6)利用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判断; (7)利用化合物中所呈现的化合价判断; (8)利用置换反应判断。 2.利用电负性判断元素类型和化学键类型的注意点 (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把电负性2作为划分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绝对标准。 (2)电负性差值大于1.7的元素不一定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F的电负性与H的电负性差值为1.9,但HF为共价化合物。电负性差值小于1.7的元素不一定都形成共价化合物,如H的电负性与Na的电负性差值为1.2,但NaH为离子化合物。 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电负性、第一电离能的关系 1.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方法 元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