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1249

聊聊分数那些事儿-2025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主题班会 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5-05-16 科目:班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1次 大小:6529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聊聊,主题,PPT,20张,课件,班会
  • cover
(课件网) 2025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的成长对话 聊 聊 分数 那点事 班主任: 2025年4月 目录 分数为啥会“丢”? ———先找找背后的原因 怎么把分数“找”回来? ———试试这些实在的办法 比分数更重要的! ———我们在学习中成长 分数为啥会“丢”? 找找背后的原因 “该会的没学会 学会的没记牢” 知识 没学扎实 答题 习惯不好 心态 没调整好 “不是不会做,而是没做好” “一考试就紧张,一紧张就出错” 很多同学丢分,最根本的原因是知识掌握有漏洞。比如,有的内容课堂上觉得“听懂了”,但课后没及时复习,时间一长就忘了;有的知识点看起来简单(比如计算、单词拼写),觉得“不用练”,结果一做题就出错;还有的同学遇到难一点的内容(比如复杂的应用题、作文结构),没花时间钻研,一知半解就过去了。 (一)知识没学扎实———�该会的没学会,学会的没记牢” 关键问题: 学习不能“差不多就行”,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的,前面没学会,后面就更难跟上。 (二)答题习惯不好———�不是不会做,而是没做好” 不少同学考完后说:“这题我会做,就是没注意……”这就是答题习惯的问题。 审题 不仔细 步骤 不完整 书写 不规范 心态没调整好 一考试就紧张 一紧张就出错 太在意分数 反而分心,容易犯低级错误。 遇到难题慌神 碰到没见过的题目 时间管理差 做题没规划 怎么把分数“找”回来? 试试这些实在的办法 补知识 找回我的分数 改习惯 调心态 养习惯 会复盘 用错题本 “精准打击” (一)补知识—把漏洞一个个补上 每天“小复习” 避免“临时抱佛脚” 别怕问问题 搞懂比面子重要 把错题分类整理(分“完全不会”“有点模糊”“粗心做错”三类),每周花1-2小时重做一遍。 放学前花5分钟,回忆当天学的重点,周末花半小时,把一周的内容串一遍。 遇到不懂的,当天就问老师或同学,别拖着。 答题规范 拿到题目,先用笔划出关键要求,尤其是“不”“至少”“正确/错误”这类容易忽略的词。读题至少两遍:第一遍通读,第二遍边读边划重点,确保没漏掉信息。 1.审题时“圈划关键词”,减少粗心 2.答题时“按步骤来”,不偷懒、不跳步 平时写作业就认真写,别潦草,(尤其是作文,卷面整洁会让老师更愿意给分)。 3.书写“慢一点、清楚一点”,不丢“冤枉分” (二)改习惯—让答题更规范、更稳当 1.考前“平常心”,重点在“准备”而非“担心” (三)调心态—把考试当成“日常练习” 2.考中“专注当下”,不想“已经丢的分” 3.考后“只分析,不后悔” 现在很多同学离不开手机,但刷短视频、玩游戏、聊八卦会不知不觉浪费大量时间,还会让大脑变得浮躁,难以专注学习。 手机管理:别让小屏幕偷走你的专注力 养习惯 从日常细节中 积累进步 学习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天的习惯。这些“小事”做好了,学习会更高效,分数自然会“悄悄涨”。 手机“帮”学习 不是“害”学习 2. 时间管理 让每一分钟都有意义 区分“重要”和“紧急”分类任务: ①重要且紧急(比如当天的作业、明天的考试复习)———优先做; ②重要但不紧急(比如背古诗、整理错题本)———每天固定时间做(比如睡前30分钟); ③紧急但不重要(比如同学临时约玩、突然来的消息)———尽量推迟或快速处理; ④不重要不紧急(比如刷无意义的短视频)———尽量不做。 3.主动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课前“预习3分钟” 课后“趁热打铁” 多问“为什么” 错题本“定期复盘” 比分数更重要的 我们在学习中成长 同学们,上面说的这些习惯,刚开始做可能会觉得“麻烦”,但坚持21天以上,就会变成自然的行为———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手机管理好的同学:不会在写作业时频繁看手机,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