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二轮检测 历 史 试 题 2025.04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顾颉刚指出,先秦时期,最初只有“侯”与“男”被认定为爵位,“伯”最初指宗族中的“大宗”。随后,数个诸侯国的领袖也被称为“伯”,后又转为“霸”;“子”本指诸侯之子,后来未成年的领主及“蛮夷”的首长等未受王正式任命的领袖也被称为“子”。这种演变反映出 A.疆域边界逐渐清晰化 B.政治建构突破血缘关系束缚 C.宗族内部凝聚力弱化 D.王朝国家政治秩序出现紊乱 2.唐朝政府规定,地方向中央贡献之物应为价值不超过 50 匹绢的“当土所出”,且须官方购买。虽然全国每年贡物的价值只占全国户税的很小一部分,但中央要求“天下诸郡每年常贡”。此项规定旨在 A.遏制地方节度使势力的发展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C.强化地方对中央的服从意识 D.促进区域性商品市场的形成 3.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塵”;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B.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C. 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D.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4.表 1 是对清朝内阁的有关记述。据此可知表 1 记述 出处 (十年十月) 在“太和门内择一便室,令大学士、学士等分班入直,本章或亲批,或于上前面批,若有更改之事,即面奏更改”。 《顺治实录》 “清大学士,沿明旧名,例称政府,实则国初有议政处以掣其柄,雍正以后,承旨寄信有军机处,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清史稿·大学士年如表·序》 至乾隆时,“凡阁臣不入枢府 (军机处) 者,则一切要政皆不得预闻,宰相备位而已”。 《檐醉杂记·卷二》 A.中央权力体系的完善 B.内阁职权被逐步弱化 C.内阁的决策效率增强 D.诏令权威性得到提高 5.鸦片战争的亲历者梁廷枘认为:“今天下非无讲求胜夷之法也,不日以夷攻夷,即日师夷长技。姑无论西夷同一气类,虽日为蛮触争,而万不肯为中国用也。反求胜夷之道于夷也,古今无是理也。但能实事求是,先为不可胜,夷将如我何。”这表明,梁廷枘 A.认同“师夷长技”思想 B.仍受宗藩关系影响 C.赞同“中体西用”思想 D.主张民族自立自强 6.图 1 漫画刊登于 1912 年《通俗画报》上,画中一位男士因为服装样式不中不西,被称为“中西人”,被视为“社会百怪”之一。这反映出 A.剪发易服成为社会风尚 B.传统伦理思想根深蒂固 C.新式传媒塑造舆论氛围 D.转型时期民众观念冲突 7.表 2 为 1927-1935 年中国机械、纺织、化学工业的发展指数 (以 1927 年为 100,数据取整) 概况。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A.国家统一激发投资热情 B.工业结构日趋优化 C.国货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D.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8.近代上海码头工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从事繁重且艰辛的体力劳动。1951 年,上海市运输公司开展劳动竞赛,嘉奖优秀码头工人,同时大力宣扬他们对国家财富积累和人民财产守护的贡献。这反映出 A.经济恢复时期对劳动模范的重视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全面启动 C.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计划经济体制下劳动组织的优化 9.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及人民利益决定立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各方面的关系。这一调整旨在 A.创造相对有利的经济建设环境 B.推动睦邻友好谋求共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