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2892

18 井冈翠竹 课件+教学设计+任务单-(同步教学)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师备课系列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1次 大小:30938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备课,名师,下册,七年级,语文,统编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井冈翠竹》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通过丰富的联想,在对井冈翠竹的描绘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传达心志的。 【学习任务】 1.初读感知,梳理脉络 2.细读课文,赏竹品人 3.深入品读,把握深意 4.赏析词句,品味语言 5.比较阅读,探究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长啸;苏轼听穿林打叶,吟啸徐行。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深入中国士人的骨髓,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今天我们学习袁鹰的《井冈翠竹》,领悟井冈翠竹的独特风貌和时代精神。 认识作者: 【袁鹰】(1924.10.28-2023.9.1),原名田钟洛,出生于江苏淮安县。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政治家。 著有散文集《风帆》《海滨故人》,诗集《篝火燃烧的时候》《寄到汤姆斯河去的诗》,儿歌集《唱一唱北京》等。 背景链接:(具体见配套学习任务单) 二、任务开展 任务一:初读感知,梳理脉络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预设:课文主要讲了井冈翠竹的外形特征,以及它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用。 2.朗读课文,用结构图简要梳理文章的脉络,说说课文围绕“井冈翠竹”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3.分析文章结构,找出文章首尾呼应的句子和起过渡作用的段落。 明确:文章是“总—分—总”结构。第3段的“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与第13段的“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首尾呼应。起过渡作用的是第9段,衔接起了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冈翠竹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井冈翠竹。 任务二:细读课文,赏竹品人 1.井冈山政府要以井冈山翠竹为内容画一幅宣传画,哪一段合适画面内容? 预设: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2.给这幅图加一句宣传语,文中哪一句合适? 预设: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3.速读第5—9段,梳理围绕竹子写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哪些人和事。 预设: 保卫红色政权时期: 红军用竹子当生活用具和武器。 老表们用竹子当硝盐罐,冒着生命危险,给山上的红军送饭。 毛委员和朱军长用竹子做的扁担带领队伍下山挑粮食。 红军北上抗日之后: 红军下山后,毛竹不断生长,生命力旺盛顽强。 敌人杀人放火烧了毛竹,毛竹仍不向敌人低头弯腰。 4.从这些与竹子有关的事情中,可以读出人物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和品格 用“我从 读出了(人物)的 精神风貌和品格”的句式表述。 预设: 我从“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读出了红军战士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和品格。 小结: 革命战争年代所表现的精神风貌和品格:积极乐观、艰苦奋斗、坚韧顽强、生生不息、坚贞不屈 5.自读10-12段,参照上面的学习方法,梳理文章围绕竹子写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哪些人和事,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品格。 预设: 人和事:井冈山建设者们克服重重困难,修建竹道,把井冈山的竹子运下山。 人物精神风貌和品格:我从“为了搭起滑道,他们翻越了多少陡峭的悬岩绝壁;为了找寻水路,他们踏遍了多少曲折的幽谷荒滩”读出了井冈山建设者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和品格。 小结: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表现的精神风貌和品格:不畏困难、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干劲十足、无私奉献 任务三:深入品读,把握深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