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春市2025年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史前遗址中发现有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石器,象征财富的玉器和象征神权的玉琮,具有特色的泥质灰胎磨光黑皮陶,丝线、麻布等。据此可推知( ) A. 已经进入早期国家阶段 B. 私有制与阶级分化的出现 C. 金属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D. 区域间文化交流较频繁 2. 下表为《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具体事项行文时限表(部分),该表反映秦朝( ) 原文 行文事由 上报截止时间 出处 都官输大内,内受买(卖)之,尽七月而觱(毕) 处理国有金属器物 七月 《金布律》 雨为澍〈澍〉,及诱(秀)粟……尽八月之 庄稼生长情况 八月 《田律》 稻后禾孰(熟)……到十月牒书数 农作物产量收成 十月 《仓律》 A. 严刑峻法以维系统治 B. 重视行政管理的时效 C. 重农抑商以打击兼并 D. 以农为本的司法取向 3. 有学者认为,魏初迁都之后,于革易日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对此学者观点理解最为恰当的是( ) A. 反对实行文化的多样性 B. 汉化政策缺乏群众基础 C. 政策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D. 应注重民族文化传承 4. 宋太祖曾下诏“广植桑枣者”免税,“伐桑枣为薪者”治罪;西夏有“禁民伐桑枣为薪”的规定;金朝也规定“凡桑枣,民户以多植为勤”,即使户籍少的猛安谋克也须拿出十分之一的土地种植桑枣。由此可推知,辽宋夏金时期( ) A. 文化认同得到凸显 B. 民户管理受到重视 C. 多元经营成为主流 D. 人地矛盾非常尖锐 5.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二月会试,发榜北方人一名未取,所录51名全是南方人。为平息北方士人的不满,朱元璋后增录61个北方人入仕。此后南北分榜取士的制度成为定制。明朝南北分榜( ) A. 满足了政府的人才需求 B. 意在谋求区域政治平衡 C.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 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正 6. 下表为1840—1937年外商在华新设工业企业分类统计表 类型 行业 数量占比(%) 出口加工 制丝(19家)、制革(41家)、部分食品(65家) 125 9.45 城乡生活 部分食品(156家)、医药(40家)、日用品(44家)、电气(19家)、建筑(48家)、橡胶(18家)、化工(27家)、公用事业(78家)、烟草(54家)、火柴(23家)、杂项(64家) 571 4316 主要为进口商品流通及售后配套服务 机械冶炼(129家)、建材(74家) 203 15.34 纺织业 棉纺织(72家)、其他纺织(49家) 121 9.15 与航运相关 造船、修船(53家) 53 4.00 与文化相关 造纸(9家)、印刷出版(237家)、部分化工(如油墨、颜料,4家) 250 18.90 共计 1323 100.00 对上表解读正确的是( ) A. 旨在瓦解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 B. 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均衡发展 C. 服务于列强殖民扩张利益需要 D. 体现中国工业化基础建设需求 7. 共产党早期组织注重创办刊物、翻译著作、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深入到工人中开办夜校和补习班,创办适宜工人阅读的通俗读物,帮助提高工人的阶级觉悟。这些斗争实践( ) A. 推动全国工人运动走向蓬勃发展 B. 表明中国共产党重视工人力量 C. 利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 D.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表现 8. 从抗战前到抗战后,从抗战初期到抗战后期,随着日本侵略的升级与英国政策的转变,中国出现逐渐回避鸦片战争侵略事实而聚焦于日本的趋势。在这一阶段的宣传叙事中,英国不再是中国主要的“敌人”,两国甚至还成为亲密无间的“友邦”。这表明当时( ) A. 中国为分清现实敌友而美化历史 B. 中英完全抛弃前嫌化敌为友 C. 英日侵华利益由对立而渐趋统一 D.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不断壮大 9. 1949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