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3185

15《青春之光》教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931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青春之光,教案
  • cover
《青春之光》教案 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了解黄文秀的扶贫事迹。 2.结合文中具体内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了解黄文秀的扶贫事迹。 2.结合文中具体内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 结合文中具体内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各个时代,都有千千万万怀抱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的年轻人,把自己的目标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青春的赛道上默默奉献。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认识一位不一样的年轻人,她叫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在暴雨中,为了守护乡亲们的家园,将青春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她用行动诠释了青春的责任与担当。让我们一起走进祝红蕾的《青春之光》,去了解黄文秀的感人事迹。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导入,交代新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夯实基础 1.作者简介 祝红蕾,山东潍坊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用笔名苏小蝉。先后在《青年文学》《山东文学》等刊物发表作品200余万字。被评为“齐鲁文化之星”“山东十佳青年散文作家”等。 主要作品:散文集《清欢过红尘》《在一只碗里过一生》,小说集《金波的星期九》等。 2.人物简介 黄文秀(1989—2019年),广西田阳人,壮族。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并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任上殉职。她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她先后被追授“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2021年,被授予“七一勋章”。 3.写作背景 2019年6月17日,黄文秀在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遭遇山洪不幸牺牲。祝红蕾在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文学创作研究生班学习时,被黄文秀事迹深深感动。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黄文秀,祝红蕾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她怀着对黄文秀的敬意与感动,以细腻笔触创作了《青春之光》,希望用文字再现黄文秀的“青春之光”,带大家重走她的“长征路”。 4.字词正音 瓢泼(pō) 山坳(ào) 熟络(luò) 心扉(fēi) 执拗(niù) 崎岖(qí qū) 噩耗(è) 毛坯(pī) 心急如焚(fén) 直言不讳(huì) 围追堵截(jié) 三、初读感知 1.阅读课文 快速阅读文章,通过略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并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预设:黄文秀到广西百色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村民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卓越成就,并和村民建立深厚感情,路遇洪水受困,不幸牺牲。 2.自由朗读:再次阅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内容。 文章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记叙黄文秀得知水渠被冲断后冒雨返回百坭村的途中遭遇洪水,不幸遇难。 第二部分(第5—14自然段):讲述黄文秀克服困难,到贫困户家调查摸底,明确了脱贫攻坚的思路。 第三部分(第15—27自然段):讲述黄文秀带领村民发展砂糖橘产业和加强村支部建设。 第四部分(第28—38自然段):描述黄文秀牺牲后村民对她的怀念。 第五部分(第39—40自然段):赞颂像黄文秀一样的全国扶贫工作者坚守初心、勇于担当、扎根奋斗的精神。 明确:第一部分,倒叙开篇,设置悬念,渲染了紧张氛围,于洪水肆虐和父亲病重的矛盾冲突中凸显了她舍小家为大家的高贵品质。 第二至第四部分,顺叙讲述,条理清晰地记叙了黄文秀在百坭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具体事迹。 3.思考: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倒叙开篇,设置悬念,渲染了紧张氛围,于洪水肆虐和父亲病重的矛盾冲突中凸显了她舍小家为大家的高贵品质。 顺叙讲述,条理清晰地记叙了黄文秀在百坭村开展扶贫工作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