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3662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一讲家国同构——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体系(课件+达标练)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13963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中国,高考,国家,达标,课件,体系
    高分达标1 家国同构———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体系 一、单选题 1.(2024·河南)关于禅让,人们有不同的看法。 墨子 昔者舜耕于历山,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使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 《竹书纪年》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荀子 世俗之为说者曰:“尧、舜擅让。”是不然。天子者,势位至尊,无敌于天下,夫有谁与让矣 由此可见,禅让制(  ) A.存在与否有待进一步研究 B.反映出内部斗争的残酷性 C.体现了最高权力和平交接 D.逐步为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古代史籍中关于上古时期禅让的记载各不相同,墨子推崇赞颂尧禅让舜的说法,认为舜继承尧是因为舜“贤”;《竹书纪年》记载,舜囚禁了尧,舜自立为帝,反映尧舜之间的权力更替存在斗争;荀子根本否定了禅让,认为天子权势至高,肯定不会出现禅让,这些不同的看法体现禅让制存在与否的疑问,A项正确;墨子的看法不能反映出内部斗争的残酷性,排除B项;后世对禅让制的基本认知主要是指传位于贤,天下为公,权力和平过渡,但《竹书纪年》记载与此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王位世袭制,排除D项。故选A项。 2.(2024·广东)据学者研究,商代的祖先崇拜极为发达,祖先享有的祀典远比天帝与其他自然神丰盛,祖先神所辖范围也十分广泛。盘庚迁都后,因“行汤之政,然后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以其遵成汤之德也”,太甲则因不行汤政而遭到放逐。据此可知,商代统治者注重(  ) A.维护神权 B.遵守祖制 C.频繁祭祀 D.推行德治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商代时期,祖先崇拜极为发达,祖先享有的祀典远比天帝与其他自然神丰盛,祖先神所辖范围也十分广泛,盘庚迁都后因为“行汤之政”,才有了社会安定、诸侯来朝的局面,太甲因不行汤政而遭到放逐,这些都说明商代统治者十分注重对祖制的恪守,B项正确;材料所突出的是祖先神和祖制的重要地位,维护神权与题目主旨不符,排除A项;盘庚行汤之政使诸侯来朝,未涉及祭祀,排除C项;题目中的“遵成汤之德”是指盘庚对成汤祖制的延续,而不是推行德治,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贵州)在西周中期至晚期前端的百余年中,井氏家族成为赓续绵延的法官家族。周恭王时期,井氏家族的宗子井伯曾以审判团首席法官的身份处理裘卫诉邦君厉一案;传世的青铜器曶鼎铭文记录了井叔处理贵族曶与限之间争讼的案例。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家权力被烙上宗族印记 B.地方治理体系较为松散 C.审判权是诸侯的重要权力 D.传统礼乐制度遭到冲击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井氏家族获得了司法审判的权力,说明国家权力具有宗族印记,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宗族掌握司法权力,与地方治理无关,排除B项;材料只说明井氏家族拥有司法审判的权力,不能得出审判权是诸侯的重要权力,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受到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4·陕西)自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尚书》中塑造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君主形象,即文王的圣王形象和纣王的暴君形象。《周书》中也有成王祭祀上帝,行籍田之礼,亲率百官、农夫播种百谷,共同劳作的记载。这些做法旨在(  ) A.加强君主集权 B.强化祭祀活动 C.构建政治认同 D.推进家国同构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自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及所学可知,西周初期的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新政权,推行了多项定国方针,从《尚书》和《周书》中可以看出,周人从政治舆论、民生两个方面确立民众对新王朝的政治认同,C项正确;确立君主集权是在战国时期提出,秦朝最终确立,排除A项;西周通过将天命与道德相结合,加强民众对周王朝的认同,而非强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