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863790

2025届山西省晋城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3次 大小:2771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次,试题,历史,考试,模拟,2025届
  • cover
晋城市2025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东胡林遗址发现的石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其中包括了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等打制石器,加工通常较简单;磨制石器仅见石斧、石锛,一般是局部磨光;此外还有由燧石制成的细石器石核、石片和石叶等,加工精细。据此可知,该文明( ) A. 社会生产部门间分工明确 B. 采集狩猎已非主导经济活动 C. 展现了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D. 处于新旧石器时代过渡阶段 2. 下表反映了汉高祖至汉元帝时期郡、国二千石官吏的出身情况(单位:人)。这种变化( ) 高祖 惠帝 吕后 文帝 景帝 武帝 昭帝 宣帝 元帝 a 1 0 0 4 3 4 4 b 11 2 3 2 7 8 3 5 3 a/a+b 1/17 0/2 0/7 4/12 3/6 4/9 4/7 (a:历任县、道的长吏升为郡、国二千石官吏的人数;b:只担任过中央文、武官后调任郡、国二千石官吏的人数) A. 加速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 B. 推进地方治理的专业化发展 C. 为世家大族崛起提供契机 D. 源于人才选拔制度的多样化 3. 北魏农书《齐民要术》借《四民月令》记录了农民与地主间的联系:三月“可粜黍,买布”;四月“可籴穬及大麦,收弊絮”;五月“可粜大、小豆、胡麻……至冬,可养马” ……七月“粜大、小豆,籴麦,收缣练”。贾思勰指出,这些行为的主持或操纵者主要是地主,对象是农民。这反映出,北魏时期( ) A. 民族交融呈双向互动的特征 B. 生产以农牧并重为原则 C. 小农经济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D. 地主主导农业生产节律 4. 相比于书画的主题与“品质”,唐朝“藏蓄书画”多依名家“等级”“口定贵贱”,如董伯仁、展子虔、郑法士等名士“屏风一片,值金二万……其杨契丹、田僧亮……一扇值金一万……推此而言,可见流品”。这种现象可用于说明,唐朝( ) A. 士族门阀观念延续与残存 B. 垄断行为扰乱艺术消费市场 C. 科举制对艺术本真性的遮蔽 D. 民众艺术鉴赏水平较为有限 5. 有学者指出,王安石设立的市易司主要通过“遇贱则买,遇贵则卖”以“取利”,在当时“所在物价增减,难以期定。而一州一县价所增减,相去亦不甚远,则或积而难售”。因此,买进的茶常因夹杂陈茶以至积累数年,为了不致亏本常“拘拦商人,强买强卖”。该学者意在强调市易法失败缘于( ) A.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过严 B. 扰乱了客观的市场经济秩序 C. 地方政府吏治积弊难消 D. 受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 6. “历史周期律”贯穿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嬗变,政治变迁遵循着相似的逻辑。例如,君主通过“外化”官员来达到对国家权力的“内化”,以强化皇权对国家的“内控”,“事事躬亲”“乾纲独断”的统治方式下,面对辽阔的疆域下纷繁的事务,专制君主势必派“近官”来实施制衡策略。下列史实符合这一逻辑的是( ) A. 汉朝中朝官员权力扩张 B. 宋朝形成了台谏合一局面 C. 明朝巡抚地方行政化 D. 清朝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7. 下表所示为晚清国内部分公债募集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 公债名称 时间与用途 筹募额定数 实际额度 具体承销情况 西征借款 1878年西征善后及新疆建设 350万两 认购150万两 成立乾泰公司借款 昭信股票 1898年战争赔款 1亿两 认购2000万两 户部通过银行、钱庄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