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主干知识 重点填空: 1.一战的起止时间: ;一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2.一战的实质: ; 3.交战的两大军事集团及主要国家: ; 4.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是:_____;这一秩序的实质是:_____ 5.国联形成决议的原则:_____ 背诵默写: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的影响 随堂练习 选择题: 1.巴尔干部分地区曾先后落入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在反对这两个帝国的斗争中,巴尔干的民族主义日益高涨。另外,沙皇俄国以“泛斯拉夫主义”支持塞尔维亚人的统一主张,而奥匈帝国则坚决反对塞尔维亚独立,俄国与奥匈帝国的争斗不断。这表明( ) A.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逐渐加剧 B.俄奥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C.巴尔干地区紧张局势日益升级 D.俄国在国际问题上更注重伸张正义 2.学者罗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 )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 B.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是引发一战的重要因素 C.巴尔干地区成为一战前欧洲的“火药桶” D.德俄两国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 3.1908年,一篇颇受欢迎的俄国评论写道,"俄罗斯民族的命运维系于塞尔维亚等斯拉夫兄弟民族的命运,如果塞尔维亚被征服了,被肢解了,那么俄罗斯的未来将会化为灰烬"。在此前后,德国权威报刊声称"斯拉夫的海浪无时无刻不在冲击德意志人的堤坝,如果我们后退一点,那么我们就会失去一切"。材料反映出一战前( ) A.俄德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B.报刊舆论左右国际局势 C.塞尔维亚地区冲突日益升温 D.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泛滥 4.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逐渐形成了英法俄三国协约和德奥意三国同盟。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后,一战爆发。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源于( ) A.巴尔干地区矛盾尖锐 B.欧洲列强形成了不同利益集团 C.萨拉热窝事件的刺激 D.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1916年7月,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1917年,美国参加一战。由此可知,美国参战的主要动因是( ) A.加强与世界的经济联系 B.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 C.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 D.帮助协约国赢得战争 6.在参加一战的三个月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写道:“当战争结束的时候,我们就会迫使它们(英法)同意我们的意见,因为,顺便说说,那时它们在财政方面将由我们支配。”“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它。“这表明,美国参战的主要意图是( ) A.摧毁德国的专制政权 B.主导建立并操纵国联 C.将民主理想推向全球 D.角逐欧洲和世界霸权 7.1918年初爆发的大流感在三年时间造成全球约1/3的人口感染,数千万民众死亡。这场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名称,如“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等等。作为中立国的西班牙较少顾忌,在报纸上报道病情实况,国际媒体由此把大流感称为“西班牙大流感”。这反映出当时( ) A.报刊媒体刻意掩盖事件真相 B.战时敌对情绪阻碍了科学认识 C.协约国集团敌视社会主义苏俄 D.国际联盟未能有效应对疫病蔓延 8.信息对战争与外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战初期,主要是通过电报、电缆将情报信息传送到世界各地。1914年8月5日,英国就利用其便利的地理位置和海上优势,切断了德国通向北美大陆的两条海底电缆,这样也就切断了德国和美国之间信息交流的通道,因此美国对于前线的战争信息来源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