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重力势能 教科书 书 名:物理必修第二册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路径重力做功的分析,归纳出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 2.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3.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和系统性。 4.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弹性势能的决定因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重力势能,知道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和系统性。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高空坠物视频。说明:这是因为物体一旦处在一定高度时,就具有了一定的 能量。而当它从所处的高处落下时,这些能量就会以做功的方式释放出来。 情景体验: 在天花板上, 用细线悬挂一个乒乓球,你会有何感觉?(没有) 高度不变,若用这根线悬挂的是7.5kg的铅球呢 (有种恐惧感) 猜想一:通过高空坠物视频,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所处的高度有关。 猜想二:通过情景体验,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质量有关。 问题导学: 初中我们已经定性地学习了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处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这一节我们来进一步定量地研究重力势能。你认为重力势能表达式应该是怎样的呢? 新课讲授: 重力做的功 情景结合模型让学生体会重力做功的特点: 1.WG=mgΔh=mgh1-mgh2 2.WG=(mgcosθ)l=mgΔh=mgh1-mgh2 3.拓展学习(体会微元法) 物体沿曲面滑下时重力做的功,假设这个物体沿任一路径由高度是h1的起点A,运动到高度是h2的终点B,如图。我们把整个路径分成许多很短的间隔AA1,A1A2,A2A3,…由于每一段都很小,因而都可以近似地看做一段倾斜的直线。设每段小斜线的高度差分别是 h1, h2, h3,…则物体通过每段小斜线时重力所做的功分别为mg h1,mg h2,mg h3,…物体通过整个路径时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在每小段上所做的功的代数和,即 WG=mg h1+mg h2+mg h3+…=mg( h1+ h2+ h3+…)=mgh=mgh1-mgh2 总结: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它的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也就是说,只要起点和终点的位置不变,不论物体沿什么路径运动,重力所做的功都相同。功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起点高度的乘积mgh1与跟终点高度的乘积mgh2两者之差。 WG=mgh1-mgh2 重力势能 看起来,物体所受重力mg与它所处位置高度h的乘积mgh,是一个具有特殊物理意义的物理量。一方面与重力做功密切关系,另一方面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质量的增加而增加,恰与势能的基本特征一致。因此我们把物理量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处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的质量越大,离地面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2.表达式:Ep=mgh 3.单位:焦耳(J)。1J=1kg·m·s-2m=1N·m 4.标量、状态量。 5.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自高度h1处的A点,落到高度为h2的B点。左图只受重力的作用,右图受到重力和阻力的共同作用。 重力做功:WG=mgh==mg(h1-h2)=mgh1-mgh2 A处的重力势能:EpA=mgh1 B处的重力势能:EpB=mgh2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ΔEp=EpB-EpA=mgh2-mgh1 两种情况的重力势能变化一样,说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只与重力做功有关,与其它力做功无关。 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重力做了多少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当重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重力做了多少负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物体的高度总是相对某个平面来说的,所以重力势能也是相对于某个平面来说的,所以我们在讲一个物体具有多少重力势能时,我们先选择一个参考平面,物体在这个参考平面上高度为零,重力势能为零。 参考平面的选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