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明园的毁灭》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了解圆明园毁灭的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语言运用:以读激情,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思维能力:搜集相关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中国屈辱的过去与今天的强大。 审美创造: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关键词句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过程,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2.能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情感 导入:法国文学家雨果曾说:在地球上某个地方,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的名字叫圆明园。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对课文的初步学习,你觉得为什么称圆明园为“世界的奇迹”? 学生结合内容和资料自由发言。 小结:是啊,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起独特的建筑艺术被称为“万园之园”,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真不愧是世界的奇迹。 二、朗读课文,提出质疑 同学们,整体了解了课文之后,你们有哪些疑问?可以从文章的词句和布局等角度想一想,问一问。 1.学生结合文章自由提问 2.梳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①布局谋篇的角度:为什么题目是“毁灭”,可是文章却很大篇幅在写“辉煌”? ②重点词句的角度: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会称为“世界文化史”的损失? ③资料运用的角度:什么样的建筑是诗情画意? 小结:同学们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把这些问题整合和梳理之后,发现同学们的重点问题大都围绕重点词句的理解、文章结构的安排,课外资料的使用几个方面提出的。 三、借助资料,理解课文 (一)走进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民族的骄傲 1.指名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理解:不可估量—--不能估计推测出。形容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太大了。 过渡:既然圆明园的毁灭造成了不可估量损失,那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让我们一起走进曾经的圆明园,看看它昔日有怎样惊人的价值与辉煌。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想一想昔日的圆明园有怎样的辉煌?圈画出重要景观,结合资料,把自己的理解简要批注。 3.学生反馈预设: ①布局的精美: 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A.联系上下文理解:众星拱月 B.借助平面图感受圆明园被众多小园环绕的样子就是众星拱月,可见圆明园的设计布局很精美。 ②建筑宏伟: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 “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A.出示图片,感受建筑景观的多种多样 殿堂楼阁与山村田园(城市-乡村) 现实与想象(各地名胜—诗情画意) 安澜园 狮子林 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仿照各地名胜建造) 蓬莱瑶台 武陵春色 (根据诗情画意建造) 师:蓬莱瑶台--神话传说中说,海上有三座神仙住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而瑶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地方。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文章,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这是想象。武陵春色--这是根据陶渊明的一篇文章《桃花源记》来命名的,这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也是想象。 民族与西洋 过渡:圆明园内建筑有规模宏伟的有小巧玲珑的,有表现城市样子的有体现乡村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